颐和园深秋开挂!后湖红枫燃爆,3000 亩园林藏着京城最浓秋意 颐和园后湖秋景美景 颐和园秋色开始醉人了
创始人
2025-11-07 17:30:19

当北国的风掠过燕山余脉,带着清冽的凉意拂过昆明湖的水面,颐和园便悄悄换上了一年中最绚烂的盛装。2025 年 11 月 7 日,这座沉淀了三百年历史的皇家园林,终于迎来了深秋的 “高光时刻”—— 后湖的枫叶红得似火,谐趣园的黄栌染成丹霞,西堤的银杏铺就金毯,六大部洲的松柏衬着斑斓叶色,3000 亩山水间,红、黄、橙、绿交织成画,每一步都踏在诗里,每一帧都值得珍藏。都说京城秋短,而颐和园的深秋,却用最浓烈的色彩,把秋日的浪漫与厚重,演绎到了极致。



若说北京的秋天是上帝打翻的调色盘,那颐和园一定是被偏爱的那一方。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颐和园的秋景从不是单一的绚烂,而是与山、水、亭、台、楼、阁完美融合的意境之美。



这里的秋,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又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灵动;既有 “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诗意,又有 “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壮阔。从 10 月底到 11 月中旬,是颐和园秋景的最佳观赏期,而 11 月 5 日前后,恰好是树叶变色最均匀、色彩最饱和的时刻,此时入园,便能邂逅 “满湖秋色半湖红” 的绝美盛景。



谈及颐和园赏秋,后湖绝对是绕不开的核心打卡地。相比于前湖的人声鼎沸,后湖更显静谧清幽,这条被称为 “苏州河” 的河道,蜿蜒曲折,两岸林木茂密,是颐和园秋色最集中、最富层次感的地方。沿着后湖的步道缓步前行,仿佛走进了一条彩色的隧道,头顶上,枫树的红叶热烈奔放,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白蜡树的黄叶通透清亮,似一片片鎏金的箔片;黄栌的叶子则呈现出独特的橙红色,介于红与黄之间,温柔又绚烂;偶尔夹杂着几棵常青的松柏,墨绿的枝叶为这幅秋日画卷添上了沉稳的底色。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秋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红叶、黄叶随风飘落,或坠入水中,随波逐流,或落在肩头,轻痒难耐,这般景致,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沉醉其中。



后湖的秋,美在 “动” 与 “静” 的结合。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的斑斓树影、古朴亭台和远处的万寿山,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倒影,船行其间,仿佛穿梭在画中。偶尔有游船划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宁静,却也让这幅静态的画卷多了几分灵动。



岸边的步道旁,不时能看到写生的画家,他们支起画板,用画笔捕捉着这转瞬即逝的秋景;还有身着汉服的姑娘们,裙摆飘逸,在红枫黄栌下驻足拍照,衣袂与叶色相映,宛如从古典画卷中走出的仕女。走到后湖的深处,有一处名为 “眺远斋” 的亭台,这里是俯瞰后湖全景的绝佳位置,站在亭中远眺,河道蜿蜒,层林尽染,山水相依,亭台点缀,整个后湖的秋景尽收眼底,那种开阔与绚烂,让人瞬间忘却尘世的喧嚣。



如果说后湖的秋是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谐趣园的秋,便是淡雅别致的工笔画。作为颐和园中最具江南韵味的 “园中园”,谐趣园以小巧玲珑、清幽雅致著称,而深秋的谐趣园,更添了几分温婉与诗意。11 月初的谐趣园,枫叶已经红透,黄栌也染上了醉人的色彩,朱红的廊檐、黛瓦的亭台与满树的橙黄橘红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极具江南风情的秋日画卷。



园内的知鱼桥是必打卡的地点,这座小巧的石桥横跨在荷花池上,桥身雕刻精美,桥畔红枫环绕,站在桥上,既能欣赏到池中游鱼嬉戏,又能捕捉到红枫映水的绝美画面。若是运气好,遇到薄雾缭绕的清晨,整个谐趣园便会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汽中,红枫、亭台、流水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谐趣园的秋,美在细节,美在韵味。园内的每一处角落都值得细细品味:曲径通幽的小巷旁,墙头上探出几枝红叶,点缀着青灰色的砖墙;古色古香的轩榭下,摆放着几张石桌石凳,坐在那里,听着秋风穿叶的声音,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草木清香,让人倍感惬意。



池塘边的垂柳,虽已褪去了夏日的翠绿,却依然风姿绰约,枝条轻垂,与水中的倒影、岸边的红叶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乾隆皇帝曾赞谐趣园 “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而深秋的谐趣园,正是这份 “静趣” 的最佳体现,在这里,你可以卸下一身的疲惫,静下心来,感受秋日的温柔与美好。



西堤的秋,则是另一番壮阔而浪漫的景象。这座仿杭州苏堤而建的长堤,横贯昆明湖,堤上六桥相连,两岸植满了桃、柳、杏、银杏等树木,春有桃花映柳,秋有银杏铺金,是颐和园赏秋的又一热门地点。11 月中旬,西堤的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沿着长堤一路走来,两旁的银杏树整齐排列,金黄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一条金色的长廊。微风拂过,银杏叶纷纷飘落,铺在地上,形成一层厚厚的 “金毯”,踩在上面,软绵绵的,发出 “沙沙” 的声响,格外治愈。



西堤的秋,美在视野开阔,意境悠远。站在西堤的镜桥或柳桥上远眺,昆明湖波光粼粼,万寿山层林尽染,远处的佛香阁在斑斓的叶色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今年,西堤的芦苇荡还新增了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既能欣赏到 “芦花飞雪” 的浪漫景象,又能以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为背景,拍摄出极具氛围感的人像照片。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西堤的银杏树上,为叶片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湖面也被染成了金色,此时的西堤,美得让人窒息,仿佛一幅流动的油画。除了银杏,西堤的元宝枫、黄栌也在深秋绽放出绚烂的色彩,红、黄、金三色交织,与六桥的古朴、湖水的澄澈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兼具壮阔与浪漫的秋日画卷。



六大部洲的秋,则多了几分神秘与厚重。作为颐和园中地势最高的区域之一,六大部洲位于万寿山后山,这里依山而建,建筑群错落有致,藏在茂密的林木之中。深秋时节,这里的枫叶、黄栌、五角枫等树木纷纷变色,红的似火,黄的似金,与藏式风格的红墙、白塔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六大部洲的游客相对较少,更显静谧清幽,在这里赏秋,不仅能欣赏到绚烂的叶色,还能感受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祥和。



沿着六大部洲的石阶拾级而上,两旁的树木枝叶交错,形成天然的拱廊,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在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走到高处,俯瞰整个区域,红墙、白塔、斑斓的叶色与远处的昆明湖、万寿山构成了一幅层次丰富的画卷,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有人文景观的厚重。



六大部洲的秋,美在 “藏”,藏在深山之中,藏在静谧之间,需要你放慢脚步,耐心探寻,才能发现它的独特之美。在这里,你可以一边欣赏秋景,一边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让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颐和园的秋,不止于这几处热门景点,而是无处不在的惊喜。万寿山的半山腰,沿着登山步道前行,两旁的树木色彩斑斓,每一步都有新的景致;排云殿旁的古柏,苍劲挺拔,与周围的红叶、黄叶相互映衬,更显岁月的沧桑;昆明湖的岸边,垂柳依依,与水中的倒影、远处的亭台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甚至是园内的一条小径、一处转角、一扇花窗,都可能藏着绝美的秋景,等待着你去发现。



赏秋之余,颐和园的历史底蕴也为这份秋日美景增添了厚重的底色。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皇家园林,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也承载了无数的历史故事。深秋时节,站在佛香阁上,俯瞰着脚下的斑斓秋景,遥想当年乾隆皇帝携嫔妃在此赏秋的场景,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皇家的奢华与浪漫;坐在长廊下,看着落叶随风飘落,听着导游讲述着园内的历史典故,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想要更好地邂逅颐和园的深秋美景,一些实用的小贴士或许能帮到你。最佳观赏时间是 11 月 5 日前后一周,此时树叶变色率达到 70% 以上,色彩最饱和;入园时间建议选择清晨 7 点半到 9 点,此时游客较少,光线柔和,最适合拍照。



赏秋路线推荐 “北宫门进→后湖→谐趣园→万寿山→西堤→南如意门出”,这条路线能串联起颐和园的核心赏秋景点,避免走回头路;拍摄建议穿浅色系衣服,与红枫、银杏形成鲜明对比,更容易出片;另外,园内的苏州街、石舫等地也是赏秋的小众打卡点,游客较少,适合喜欢安静的朋友。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为颐和园的秋景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漫步在昆明湖的岸边,看着远处的佛香阁渐渐被暮色笼罩,身旁的红叶、黄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心中满是不舍与眷恋。都说秋天是离别的季节,但颐和园的深秋,却用最浓烈的色彩、最动人的意境,告诉我们,离别也是一种美,是为了来年更好的相遇。



2025 年的深秋,颐和园的枫叶红了,银杏黄了,山水间的色彩浓了。如果你错过了春天的桃红柳绿,错过了夏天的接天莲叶,那么一定不要错过颐和园的深秋。这里有京城最浓的秋意,有最动人的诗意,有最厚重的历史,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值得珍藏。



趁着秋光正好,趁着叶色正浓,约上三五好友,或是独自前行,走进颐和园,赴一场与深秋的约会,把这份绚烂与美好,刻进记忆的深处。毕竟,这样的秋景,一年只有一次,这样的浪漫,值得我们奔赴千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东日照千亩蓝莓园刷屏:红叶如... “立冬不算冬,遍地红叶胜春浓!” 当全国多数地区还沉浸在深秋的萧瑟中,山东日照东港区南湖镇的千亩蓝莓...
内蒙古冰雪旅游季在“中国冷极”... 11月6日至7日,“歌游内蒙古·欢乐冰雪季”2025-2026内蒙古自治区冰雪旅游季暨呼伦贝尔冬季旅...
全运会期间广州推出沉浸式创艺生...   第十五届全运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同时还有第三届中国(广州)公园文创大会也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在...
今年冬天会很“热”,全国文旅市...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蓓 见习记者 陈炳衡 北京报道这个冬季,从北国冰原到...
青海门源进京推介冬季文旅大餐 ... 11月7日下午,2025年"金色门源·林海雪原"——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北京)文化旅游推介暨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