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拔葱,立冬砍白菜”,随着气温一天天降低,不论是菜场,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白菜成了绝对“主角”。
每当这个时候,家里的长辈总会说:“再等等,过些时,等打了霜再吃白菜,那时候的白菜才好吃,又甜又嫩!”
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家庭都发生过。不少人可能会好奇,不过是经历了一场霜嘛,白菜怎么就变甜变嫩了?
1、打霜之后,白菜“自救”
当气温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霜,这个时候,白菜的叶片细胞就会面临“结冰危机”。
一旦细胞内的水分结冰,冰晶会刺破细胞膜,导致细胞坏死,白菜就会变得软烂难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白菜会立刻启动“抗冻机制”——主动增加细胞液中的“溶质”。
这些“溶质”就像冬天路面上撒的融雪剂,能降低细胞液的冰点,让水分不容易结冰。
而这些“抗冻溶质”中,就有大量的可溶性糖,比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2、糖分积累,苦味变淡
除了增加糖分抗冻,低温还会改变白菜中的其他物质含量。
白菜中含有一些带苦味的物质,比如芥子油苷,这些物质在较高温度下活性较强,会让白菜带有淡淡的苦涩味。
但霜降后,低温会抑制这些苦味物质的合成,同时加速它们的分解。
一来二去,苦味减轻了,原本就存在的糖分味道就更加突出,吃起来自然就“更甜”了。
3、口感更嫩,水分更足
除了变甜,霜打后的白菜口感也会改善。
低温会使白菜体内的果胶物质发生变化,果胶更容易溶于水,这使得白菜叶片变得更加柔软,煮熟后口感更为嫩滑。
像萝卜、菠菜等不少冬季蔬菜都有类似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冬天的蔬菜常常口感更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糖分积累需要一定的低温刺激,但又不能温度过低。
轻微霜冻(0℃至-5℃)最为适宜。如果温度骤降至-10℃以下,白菜体内的防冻机制也难以应对,最终会导致冻伤腐烂。
原来,老辈人常说的“霜打白菜甜”,是植物和自然对抗的结果。霜季即将来临,甜白菜,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