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家庭聚餐,第一件事总是干什么?拿着菜单,吭哧吭哧地点菜。有人爱点硬派的烤鸭、龙虾,有人爱点清淡的时蔬、靓汤。
有些菜,你一点,老板心里就乐开了花,觉得来了个“好糊弄”的主儿。但有些菜,当你避开它们,转而点了别的,老板可能会在柜台后偷偷瞥你一眼,心里暗暗点头:“这人,是个行家,不能怠慢。”
今天,我就把这5道“老板最爱,行家绕道”的家常菜给你扒个底朝天。看看它们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为什么真正懂吃的人,会尽量少点它们。
第一道:地三鲜
先说这道,名字起得真好,听着就健康。茄子、土豆、青椒,地里长出来的三样宝贝,多朴素啊!但我要告诉你,在餐厅后厨,它有个外号,叫“素菜刺客”,专门刺客你的健康和钱包。
真正的行家为什么少点?因为它太费油了!茄子,那是蔬菜里的“吸油海绵”,一块丢进锅里,油“嗖”一下就没了。土豆,是“储油仓库”,炸完之后,每一丝纤维里都浸满了油。为了让这道菜色泽亮丽、口感软糯,后厨师傅得用半锅油,先把茄子和土豆炸透了,再和青椒一起翻炒。
你吃下去的那一盘地三鲜,看似是素菜,但含油量可能比一盘红烧肉还高!你以为是养生,其实是在“喝油”。
第二道:鱼香肉丝
这道菜,堪称国民第一“下饭菜”。酸甜微辣,拌在米饭里,我能吃三碗!但正因为它太“下饭”了,所以问题也来了。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全靠那一勺“灵魂酱汁”撑着。这酱汁是什么?就是糖、盐、酱油、醋、淀粉的完美混合物。为了让它达到“让人停不下来”的效果,餐厅在调制酱汁时,糖和盐的用量,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
你以为是吃了一盘有营养的肉丝,其实,你吃的是一碗“糖盐拌肉末”。长期这么吃,血压、血糖都可能悄悄报警。
第三道:干煸豆角
“干煸”,听着就感觉很健康,像是用小火把水分煸干,不沾油。但真相是,在追求效率的餐厅里,几乎没有厨师会花那个功夫。
真正的“干煸豆角”,是考验厨师耐心的慢活。而餐厅的“干煸豆角”,99%都是“油炸豆角”。后厨直接把豆角扔进滚油里炸,炸到表皮起皱,看起来像“煸”过的样子,再捞出来加点调料随便一炒就成了。
你吃的是一盘被油浸透的豆角,不仅热量爆炸,还可能因为油品反复使用而含有害物质。
第四道:水煮鱼/水煮肉片
这道菜,一上桌红彤彤一大盆,看着就食欲大开,是聚餐的硬菜担当。但它最厉害的地方,是会用“重口味”当“面具”。
这层油不仅能增香,更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完美掩盖食材是否新鲜。下面垫底的豆芽、白菜是什么品质你不知道,那一片片肉或鱼到底新鲜不新鲜,在这层重油重料的掩护下,你也根本吃不出来。有时候,一些快要不行的肉,经过这么一“煮”,立马“起死回生”,让你吃得津津有味。
第五道:宫保鸡丁
又一道国民家常菜,酸甜口,老少咸宜。但它也是“预制菜”的“重灾区”。
为了保证在饭点能3分钟内出餐,很多餐厅的宫保鸡丁,用的都是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料理包”。鸡肉丁、黄瓜丁、花生米,甚至连那勺灵魂酱汁,全都按比例配好封在袋子里。厨师的工作,就是撕开包装,倒进锅里热一下,装盘。
你吃到的,不是炒菜的“锅气”,而是工厂流水线的“标准味”,是微波炉加热后的“回锅味”。
总结:
以后去饭店点菜,最好别点这几道了,钱花了但是却不健康,还不如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