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
在陕西秦岭的苍茫深处,静卧着众多古寺名刹。它们中有的至今声名远扬,香火鼎盛,吸引着无数游人香客纷至沓来;有的则低调隐逸,藏于云雾缭绕的幽谷之中,不为世人所知。然而,正是那些不经意间的闯入,往往让人与某座古寺不期而遇,继而为其幽静的气韵、厚重的历史,深深着迷。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座低调神秘的千年古寺,它藏于海拔1300多米的秦岭蟠龙山顶,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

它就是——潜龙寺。

潜龙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期,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在称帝前曾于此地避难,躲过劫难。其子汉明帝刘庄为感念此处曾“潜藏先父”,特敕建寺院,并赐名“潜龙寺”,以作纪念。
了解佛教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的洛阳白马寺,同样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它的建立,源于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最终以白马驮回佛经、迎回高僧,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原。
若潜龙寺的传说属实,那么其创建年代便与白马寺大致相当。如此算来,这座深藏于秦岭腹地的千年古刹,也已静静矗立了近两千个春秋,承载着悠远的历史与绵长的香火。

潜龙寺深藏于秦岭海拔1300多米的蟠龙山巅,四周谷深林密。古时,如果没有一颗虔诚之心支撑长途跋涉,凡人几乎难以窥见其真容。如今,它虽已被划入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乘坐缆车便可轻松抵达,却依然保有一份隐逸之气。
许多游人被山间美景吸引,常常一个不留神,便与岔路之上的这座古刹擦肩而过。殊不知,如果来少华山却没到过潜龙寺,此行便缺了最厚重的一笔,还是会有些遗憾的。

如今的潜龙寺规模不大,为二进院落格局。它依山就势,自南向北、由低到高地坐落在山巅之上。整体建筑为清代风格,风貌古朴雅致。

前段时间来,见到了少华山云海,古寺隐于云山雾海之中,宛如仙境,让人有种误入仙宫的错觉。这次再来,少华山已是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整个潜龙寺也仿佛被秋色点亮,变得“鲜艳”起来。
还没到山门口,我们远远地就被两株冒了尖的银杏树吸引了——那黄色鲜亮得像是被画笔涂过。等走进山门,迎面就是这两棵银杏,朋友看了又看,忍不住再三确认:“这真的不是假树吗?”只因为那叶子黄得太耀眼、太不真实了!
我笑着打趣说,大概是它们在山中吸收了天地的精华,又没有太多游客打扰,所以才长得这么精神,元气满满吧。

刚一绕过“三圣殿”,走进第二进院子,潜龙寺真正的“主角”——那两棵参天古树,就扑面而来。
院子本就不大,两棵巨树便把天空遮了个严严实实。说来也神奇,门外还是游客喧闹的景区,可一踏进这个院子,世界仿佛瞬间被按下了静音键。我像是发现了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境,一颗心也随之沉静无比。

院内两棵古树,左边为“卧龙柏”。其树围2米有余,高19米,树龄已逾两千年,至今仍显苍劲雄姿。树干向西倾斜,且通体旋扭而上,形似一条静伏于大雄宝殿前的巨龙。“卧龙柏”之名,正是对其形态最贴切的概括。

右边的古树则更为奇特,其本体为柏树,树干中空处却生出一株槐树,两树合抱共生,故名“柏抱槐”。此树树围4米有余,高25米,树龄已逾两千年,至今仍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这两棵树就长在这千年古刹里,本身又活了二千多年,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也正因如此,关于它们的种种传说便口口相传,让古树愈发显得神秘莫测。

潜龙寺依然是一处清修之所。在我们欣赏古树时,两位师父正于大雄宝殿一侧喝茶闲聊,悠然自在。可惜我们行程匆匆,看完龙首阁,还计划去石门峡一探究竟,无法在寺内久留。
最终,我们只得带着一丝留恋,悄然离去,将这份清寂还给这座千年古刹。

如果有机会来少华山游玩,记得留些时间给这座千年古刹,静心走走……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上一篇:白酒推荐有什么特别之处?
下一篇:手撕鸡一天卖10只能赚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