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 (神经内科2) 主治医师 朱晓晨
重阳佳节至,秋日养生正当时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至。这个承载着敬老尊贤传统文化的美好节日,恰逢秋意渐浓之时,正是养生保健的黄金时节。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份重阳养生指南进行参考,助您安康度金秋。
登高望远,舒展身心
重阳登高不仅是传统习俗,更是绝佳的养生之道。秋高气爽之际,登高眺远可吸纳天地之清气,呼出体内之浊气,使肺气得以舒展。登山时的有氧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缓解"悲秋"之情。建议选择平缓山路,量力而行,以微汗出为度,切忌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
赏菊佩萸,怡情防病
重阳赏菊不仅雅致,更暗合养生之妙。菊花性微寒,味甘苦,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泡一杯菊花茶,可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茱萸辛温,能温中逐寒、驱虫除湿,古人佩茱萸囊以防病避邪,今日我们可用茱萸煮水泡脚,祛寒温经,尤适合手足易凉之人。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调节情志,静养心神
俗话说“伤春悲秋”,秋日萧瑟,人易生悲凉之感。中医认为"悲则气消",过度忧伤会损伤肺气。当保持乐观情绪,多与亲友相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午后可静坐片刻,调息养神,保持内心平和。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起居有常,顺应秋时
秋三月,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睡眠时关好门窗,避免夜凉侵袭。清晨可进行适度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微微出汗为度,切忌大汗伤阴。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肩颈、肚脐、脚踝等易受寒部位。
如运动训练过程中有疼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就医。
饮食润燥,滋阴为要
秋燥最易伤肺,饮食当以"润燥"为主。推荐食用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滋润之品。同时不妨多食梨子,可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最好带皮食用,疗效更佳。或者银耳莲子羹亦是此时节上佳之选,能滋阴润肺、养心安神。
下面还为大家提供几个梨子的食用方法:
川贝蒸梨:取雪梨一枚,从上三分之一处切开,挖去梨核,放入川贝母粉,冰糖适量,盖上梨盖,隔水蒸30分钟。此方润肺止咳效力显著,尤适于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者。
蜂蜜炖梨:梨去核后填入蜂蜜,亦可加入少许银耳,慢火炖煮。能润燥生津,对于秋日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者颇有益处。
百合杏仁梨汤:梨块与百合、杏仁同煮,润肺安神,适于秋日睡眠不安、心烦气躁之人。
姜糖蒸梨:梨中放入两片生姜和适量红糖,蒸熟后食梨饮汁。此法温润并行,既润燥又不伤阳,适合脾胃虚寒易腹泻者。
花椒蒸梨:梨中放入十余粒花椒,冰糖适量,蒸熟后去花椒食梨。此法出自《本草纲目》,对于外感咳嗽疗效尤佳。
梨子虽好,但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过多,蒸熟后食用可缓其寒性。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穴位按摩,简单实用
秋季按摩养生穴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现详述三要穴按摩之法:
迎香穴:此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按摩时以食指指腹顺时针轻揉20次,再逆时针20次,每日可重复3-5次。按摩此穴能疏散风热、通利鼻窍,对预防秋季感冒、缓解鼻塞流涕有奇效。
足三里:此乃养生第一大穴。取穴时可用同侧手掌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头处即是。按摩时以拇指按压,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度,每次按压5秒后放松,重复5-10分钟。每日坚持按摩此穴,可健脾益胃、补中益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尤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
耳廓按摩: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按摩耳廓可通调全身经络。以双手掌心预热后,分别覆盖双耳,顺时针揉搓20次;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廓,从下至上逐步揉捏,至耳廓发热为度;最后向下牵拉耳垂10次。此法可补肾聪耳、通经活络,适合秋日精神不振、耳鸣乏力者。
按摩注意事项:宜在饭后1小时进行,力度以自觉舒适为度,过饥过饱时不宜按摩。持之以恒,方能见效。
重阳佳节,敬老爱老的传统更提醒我们关注身体健康。愿您在这金秋时节,身心俱养,安康常伴。若身体不适,还请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