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时到岗验菜、称重,准备食材、烹饪、清洁,直到孩子们吃完午饭,家长们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妈妈厨房”的员工邓丹坦言,有时候确实感到累,但每当看到孩子们举着空盘子说“阿姨,今天的菜真好吃”,就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学校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厘清每一个岗位职责,也营造了友好团结的工作氛围。在食堂这个“大家庭”里,妈妈厨师们不仅是同事,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边择菜一边交流育儿经,分享辅导书选择、应对孩子挑食的妙招;研究新菜谱时,互相借鉴“家庭菜”改良经验,年轻妈妈向长辈学习传统烹饪技巧,长辈也跟着年轻人刷新菜谱。
在孩子们眼中,家长们的食堂工作是一份值得骄傲的“事业”。这种自豪感,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江茂池和小孙子之间多了共同的“小世界”,孩子通过食堂工作看到了爷爷的一丝不苟;邓丹接孩子时,话题从“今天学了什么”到“今天的菜喜欢吗”,母子俩还会一起讨论菜单,孩子也更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刘可的孩子常跟同学炫耀“我妈妈是食堂超人”,还主动帮她试菜提意见。“这让我体会到双重角色的价值:食堂工作不是谋生工具,而是给孩子树立榜样,教导他劳动的意义。每天下班路上,我都感到一种圆满——亲手守护他的健康,又见证他成长的每个瞬间。”刘可倍感幸福。(长沙晚报)
来源: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