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就早早预热的“十月长假”,果然不负众望。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里,国内出游人次达8.88亿,较2024年国庆7天假期增加1.23亿人次,国内跨区域流动人次更是飙升到24亿,刷新假期出行纪录。
作为旅游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酒店行业在此次热潮中表现尤为突出。头部酒店集团数据印证了这一态势,锦江酒店中国区在黄金周期间接待旅客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悦集团旗下近1500家酒店实现满房,覆盖160个城市;华住集团接待客人超1055万人次,同比增长36%。
01 酒店评价风向转变:从基础达标到体验出彩
双节期间,OTA平台上的酒店评价悄悄变了风向。以往旅客评价多集中于“位置好、卫生干净”等这类基础款好评,如今却齐刷刷聚焦在“全屋智能”、“机器人”、“无线充电桌面”、“吹风机功率大用起来舒服”等“抓细节”的体验上。
图源:携程APP这些评价背后藏着一个清晰的信号:消费者对酒店的期待,早已从有地方住升级为住得爽。
在旅游热度持续走高的当下,服务细节的打磨,正成为酒店打动人心、赢得口碑的关键。也标志着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转型,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向体验敏感升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谁能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透过双节期间的消费数据与旅客评价,迈点观察到消费者酒店体验需求的三大新趋势。
趋势一:酒店成解压空间,旅游从打卡变治愈。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与精神压力增大,消费者对旅行的期待已从打卡网红景点转向寻求内心放松,酒店也随之成为核心的解压载体。住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睡眠功能,更看重酒店能否提供沉浸式的治愈体验,比如客房内配备香薰、柔软床品与高速吹风机,公共区域设置电脑和无线充电,部分酒店还推出瑜伽课程、手工体验等轻活动,让住客在舒适便捷中缓解焦虑,实现“住宿即度假”。
图源:摄图网(ID:601257878)趋势二:基础住宿向场景化体验升级。
相比于“干净、安全”等基础标准,消费者日渐追求住宿有其个性化与记忆点,场景化体验成为新竞争焦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文化主题酒店,例如松赞酒店围绕喜马拉雅文化为客人提供旅行之外的文化体验,哪怕藏于高海拔地区,也吸引无数游客到访,被外界称为“都市人的心灵出口”。这种升级,本质是将住宿从功能性服务转化为情感化连接,让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中获得专属的情绪价值与体验记忆。
图源:摄图网(ID:500828682)趋势三:设备要实用,不再为智能而智能。
住酒店最怕什么?麻烦。
消费者对智能设备的需求回归理性,核心标准从“是否智能”转向“是否实用”,何为实用,即是否能在服务细节中有效提升住客体验。
亚马逊最新推出的《全球电商消费趋势及选品调查报告》中,消费者对科技的期待中尤为明显,58%的消费者希望硬核科技能更多融入生活场景,通过优化细节体验提升日常舒适度。
住客青睐能解决实际痛点的智能设备,如提升舒适度的智能马桶、安全便捷的智能门锁、聪明的客房语音助手;而对于操作复杂、无法提升体验的智能设备,则会产生抵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02 酒店愁留客、客愁体验差?细节服务破局有高招
面对消费者酒店体验需求的三大新趋势,一部分酒店愁眉不展。
一是因人力成本高,难持续提供服务,治愈需求难落地。二是多数酒店难复制优质主题酒店模式,堆砌元素反而让住客觉得“千店一面”,场景化体验显同质化。三是住客要“实用智能”,但酒店智能设备之间不兼容,反而造成住客操作麻烦。
面对酒店的这些困境,TCL在服务细节上发力,真的把“懂人”玩明白了。
首先是,满足消费者解压需求,体验中毫不费劲。
面对TCL酒店电视不用再和遥控器生气了,谁懂累了想躺平看会电视,两个遥控器分不清、按不动,累到只想摆烂。
一方面TCL将电视和机顶盒合二为一,减少了遥控器的数量;另一方面无需依赖传统遥控器,只需说“小T小T,我要看电视”,即可直接打开电视直播节目。
图源:TCL除了简单的灯光、空调、窗帘等全屋智能客控外,TCL电视还能联动客房外的机器人、洗衣机等设备,比如矿泉水喝完了,对着房间里的TCL电视说一句“小T小T,再送几瓶水”,AI语音管家就会实时接收需求并将需求下达给送物机器人;且送物进度电视大屏会及时同步,减少住客焦虑等待。
图源:TCL此外,想投屏分享照片或处理工作,不用找适配的APP,也不用复杂的连接步骤,扫码就能快速连上,而且一屏一码,也不用担心投屏到别的客房电视,这种“想做什么就能快速做成”的心情真的很解压。
其次,适配场景化体验,打造专属记忆点。
TCL以客房“C位”的客房电视大屏为核心硬件载体,结合场景化客控与定制虚拟数字人,推动住宿体验从功能性向情感化升级。在场景构建上,大屏支持模糊语义指令,如“我要洗衣服,洗衣房有空闲洗衣机吗”,系统可联动智慧洗衣房查询状态并预约,避免住客跑空。此外,还能通过依托AI大模型通过电视、灯光等全屋智能设备创造“圣诞氛围”、“生日氛围”等多分域场景。
在品牌与情感连接上,提供不同发型、服装的虚拟数字人,支持酒店LOGO与特色服装定制,比如中式旗袍、少数民族服饰,让虚拟数字人成为酒店场景的一部分,为亲子、情侣、商务等不同客群带来专属记忆点。
图源:TCL最后,聚焦实用本质,做到功能落地。
以前住酒店,喊个东西送半天,还不知道到哪了;想洗衣服怕跑空还怕衣服被洗坏。TCL直接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通过“语音下单+大屏查进度”替代电话沟通,解决前台打不通、频繁催促的困扰;洗衣房支持线上预约与空闲状态查询,住客可自主操作,减少因人工介入产生的卫生顾虑与责任争议。
图源:TCL同时,TCL未直接采用公网AI大模型,而是通过经过酒店场景训练的自研专属酒店AI大模型能力,不采集住客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等敏感信息,以及酒店价格策略、服务流程、客房预定情况等运营数据,规避数据安全风险,让智能设备在安全基础上发挥实用价值。
其实几乎每家酒店都在想,如何让住客感受到“这家酒店懂我”?而TCL的服务细节打造给行业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参考答案:想住客所想,解住客所需。只有这样,住客才会再来,还会帮着分享,这才真的提升复购率和口碑传播力,最终推动酒店收益增长。
除了细节服务提升住客体验,TCL服务流程的重塑更是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以酒店高频使用的洗衣房为例,传统模式下,酒店需要安排1-2名员工负责全流程服务,接收住客衣物时需核对信息、分类登记,避免混洗或损坏;洗护过程中需实时关注设备状态,防止过载或故障;洗护完成后还需逐一通知住客取衣,若住客延迟取衣,还需额外管理存放衣物。这不仅意味着酒店要承担员工月薪,还需投入培训成本,让员工熟悉不同面料洗护禁忌、设备操作规范,以减少衣物损坏风险。即便如此,仍可能因员工登记失误、洗护操作不当、时间长等问题引发客诉,既影响住客体验,还可能产生赔偿成本与口碑损失。
除洗衣房外,传统客房送物需前台接线登记、通知客房部派送,中间环节易漏单或延迟;而住客通过TCL酒店电视语音下单后,需求直接同步至酒店服务系统,派送进度实时可视化,间接减少前台与客房部的沟通成本,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而这些流程中节省下来的人力,都能花在更有价值的服务上,最后客人体验好、酒店效率高、成本还优化了,三方都赢了,这才是真的厉害!
03 酒店的正确打开方式,细节服务暖到住客心里
从双节消费趋势到TCL的实践,不难看出酒店的正确发展方向:把力气花在服务细节上,让住客进门就像“回到自己舒服的小角落”才是王道。
想把细节服务做好,有两个关键点不能忘:
第一,懂需求。做酒店说到底还是要摸透客人真正的需求。比如提前查好天气预报,在住客准备外出之际,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准备雨伞;面对独自出行住客深夜回店,主动递上一句关心;如今酒店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智慧服务,但别让“智能”变成客人的负担,比如商务客人赶时间,就把无接触入住做得再顺畅些,要办公,就在房间里多留一些无线充电设备。想让前台送物,直接在房间内使用TCL酒店电视智能送物,满足住客即时下单还能看见进度的安心。这些细节看似小,却能让住客觉得“被放在心上”。
图源:小红书第二,解麻烦。出门在外最烦“小事卡壳”,酒店要是能把这些麻烦扛了,体验感直接翻倍。看到住客拖着大行李箱进门,第一时间上前帮忙,并引导其快速办理入住,让住客一进门就轻松。想洗衣服又不知道洗衣房有没有机器空闲,TCL的智慧洗衣房可以线上预约和查询空闲状态,让住客避免跑空;就连出门前想知道天气、问附近的餐厅,或者需要打印文件,都不用专门找工作人员,房间里的电视大屏就能快速回应,甚至直接帮忙预约好,省心到“不想动脑子”。
04 写在最后
说到底,住客住酒店图的是舒服自在。酒店不用搞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把“懂需求”和“解麻烦”这两件事做扎实,就能让住客真切感受到“我的小细节都被照顾到了”,这才是能留住人的真本事。
当国庆中秋双节的旅游热潮渐退,那些留在OTA平台上的酒店评价、亮眼的行业数据,以及住客对省心体验的真切期待,共同勾勒出酒店行业的新方向,以“人”为核心,用细节打磨体验,用实用定义智能。
对于酒店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本质是体验的竞争;未来的智慧,必然是落地的智慧。当更多像TCL这样能把技术转化为懂需求、解麻烦的实际体验,那么住客们期待的“住得爽、无烦恼”的旅途,也将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