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外卖时,如何辨别是不是预制菜?外卖员透露:5个技巧轻松识别
创始人
2025-10-24 01:22:57

上周点了份号称“现炒”的鱼香肉丝,筷子一挑就觉不对劲,

肉丝弹得发僵,胡萝卜丝粗细跟尺子量过似的,连酸甜口都透着股工业流水线的规整。

后来跟常送这片的外卖小哥老李唠嗑才懂,这哪是现炒,分明是预制菜加热的“组装货”。

如今预制菜市场规模都奔着五千亿去了,外卖渠道占了近四成,不是说预制菜不好,就是花现炒的钱吃料理包,总觉得亏得慌。

先得明确个概念,别把预制菜想复杂了。

按六部委去年的说法,就是工厂提前加工好,加热就能吃的预包装菜肴,但连锁品牌自家中央厨房送的半成品不算在内。

简单说,店家自己腌的肉不算,从第三方进货的冻菜包才是。

老李说,他们圈内有句玩笑:“三公里路程,十分钟到餐,不是预制就是神仙”,这便是第一个关键——看“出餐速度”。

正经现炒,洗切配炒一套下来,就算最简单的青菜也得七八分钟。

要是你点了红烧肉、梅菜扣肉这类费功夫的硬菜,下单不到十分钟就显示“已出餐”,

甚至三公里外的店二十分钟就送到,那大概率是预制菜。

老李见过极端的,有次取餐时店家刚把冷冻包丢进热水,三分钟就捞出来打包,“那菜表面滚烫,中间还带着冰碴子”。

反过来,要是店家打电话说“您点的清蒸鱼得现杀,稍等二十分钟”,那倒可以放宽心。

第二个技巧是“查商家底细”,这是老李选餐的核心逻辑。

打开商家页面先看三样:有没有堂食、地址在哪、给没给后厨照片。

纯外卖店尤其要警惕,那些藏在老旧小区深处、地图都标不清位置的,十有八九靠预制菜走量。

反观商场里的连锁品牌,商场审核严,还能堂食,顾客看得见后厨,不敢太糊弄。

老李自己吃饭从不选“三无店”,无堂食、无后厨图、无明确地址,

“上次进过一家店,餐盒就堆在垃圾桶旁边,再也不敢碰”。

再往细了看菜品本身,藏着不少破绽,这是第三个技巧“观形辨味”。

预制菜是工业化生产,食材切配能精准到毫米,要是鱼香肉丝里的笋丝、

胡萝卜丝全长得一模一样,连弯曲弧度都没差别,那基本是机器切的预制料包。

口感更骗不了人,冷冻过的肉会流失水分,吃着发柴发紧,不像现炒的有汁水;

蔬菜则容易软塌,西兰花、荷兰豆之类的脆菜,端上来蔫得打不起精神,十有八九是复热的。

还有温度,现炒菜整体热得均匀,预制菜常是表面烫嘴,中间温吞。

第四个技巧藏在“评价里”,别光看五星好评,得会扒“蛛丝马迹”。

老李教我重点看带图的中差评,尤其注意关键词:“味道都一样”“口感像速冻”“菜里有塑料包装碎片”。

有次他帮顾客取餐,那家店销量第一,但差评全在说“每家分店的宫保鸡丁味道没差别”,

后来才知道是统一配送的预制包。

另外留意评价里的菜品图片,要是不同人晒的同道菜,连葱花位置都差不多,那标准化程度就高得可疑了。

最后一个技巧最简单,“试着提要求”。

现做的餐食总能灵活调整,你备注“多放辣椒”“少放盐”,店家一般能满足;

可要是回复“标准化制作无法更改”,那大概率是预制菜。

老李说这招百试不爽,有次他帮朋友点麻辣烫,特意备注“丸子煮久点”,店家直接回“都是熟的加热即可”,谜底当场揭晓。

还有些菜单写着“古法秘制”“手工现做”,却连葱姜蒜都不让去,多半是心虚。

其实预制菜本身没啥原罪,工厂标准化生产反而能控制油盐用量,速冻技术还能锁住营养。

咱反感的是被蒙骗,花四十块买二十块的料理包,换谁都不乐意。

现在已有平台开始贴“预制”标签,算是好苗头。

掌握这几个技巧,不是为了彻底避开预制菜,而是能明明白白消费,想吃快捷就选标明的预制菜,想尝烟火气就找能现做的店家。

下次点外卖前,不妨按这几步筛一遍。

要是真吃到可疑的,也别光吐槽,截图留证找平台反馈。

毕竟吃饭这事儿,明白、舒心才最重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宁波奉化召开入境旅游推进大会 央广网宁波10月24日消息(记者张雯雯 通讯员景士杰)作为宁波市唯一的省级入境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试点...
【深圳特区报】粤港澳三地旅游部... 广州 深圳 珠海 肇庆 为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
推荐9个超适合发呆的天堂小城小... 旅行,有时是为了让生活慢下来。 人生中,有时需要一场留白。 在综艺《向往的生活》中,我们会很羡慕何炅...
金果满枝醉秋光 10月21日,即墨鳌山卫街道鹤山风景区,金灿灿的柿子园里一颗颗硕果挂满枝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游玩品...
上海:七宝古镇璀璨夜景醉游人 ... 本文转自:人民网王初摄/人民图片国庆、中秋假期,上海闵行区“春申美好生活季”系列活动在七宝古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