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酒孕育涵养的“酱酒庄园”,到潭酒的“敢标真年份”,古蔺已是酱酒文化前沿。近年来,古蔺县锚定千亿级酒业经济集群目标,坚定不移实施“酒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壮大酱酒产业链、酱酒新业态、酱酒文化三大核心板块,全力建设赤水河左岸世界级优质酱酒产业集聚区,推动“酱酒+”跨界融合,持续释放品牌与经济双重价值,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标志性引领型产业。
战略领航,擘画“酱酒+”生态新图景
酒业,作为古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古蔺经开区如何发挥经济建设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古蔺经开区按产业布局与园区功能定位,以中国酱酒之乡名酒生态园为载体,推进郎酒、国醴、潭酒、力酱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三链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从高粱种植到成品酒销售的全流程可追溯。携手中国科学院完成古蔺产区(茅溪)科考并在贵阳酒博会发布成果,确立古蔺酱酒差异化竞争优势,标志着古蔺酱酒产业进入科学化发展与酒旅融合新阶段。
“古蔺,不仅是酿好一瓶美酒,更是要打造一个立体的、充满活力的酱酒产业生态圈。”古蔺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许学清表示,“古蔺紧紧围绕‘赤水河左岸千亿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目标,推动酒业全链条融合,让品质、品牌、品味在‘碰杯’中表达,让产区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情绪价值在‘干杯’中体现。”
守正创新,激活“酱酒+”产业新动能
“我们不止步于酿酒,而是要让每一粒高粱都实现全生命周期价值。”古蔺县委书记赵源华说,“上游种好糯红高粱,中游做强酱酒酿造,下游延伸包材、物流、文旅融合等配套产业......”
为深入实施酱酒产业建圈强链,古蔺经开区全面构建以酱酒为主导、以高粱等酿酒原料产业、包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为配套的酱酒产业生态圈。持续推进“酱酒+文旅”融合,借助红色资源强化外部联系,带队旅游、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品牌提升—产业协同—经济增长”联系循环。
依托中国酱酒之乡核心区位和强大产业基础。目前,古蔺已经构建起“白酒+文化”,以酒为媒,讲好古蔺红色故事;“白酒+创新”,通过古法新酿,推进酿酒技术更高品质;“白酒+文旅”,挖掘古蔺红色文旅资源,激活酒旅融合体验经济;“白酒+生态”,实现绿色酿酒,“零碳未来”;“白酒+农业”,从田间到酒窖,构建品质闭环。
赛道突围,重塑“酱酒+”业态新蓝图
为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IP,让流量“留”下来,古蔺持续聚焦“酱心古蔺·得意之城”城市形象,构建“主品牌+子品牌”矩阵,持续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影响力。
古蔺以节聚势,举办力酱、仙潭2场群星演唱会;冠名“川酒全国行”,在东莞、广州、贵阳、昆明举办“古蔺酱酒文化巡礼”,推动古蔺核心IP形象深入人心;建设郎酒庄园、国醴·云中酒堡、潭酒小镇、永乐小镇、力酱庄园、贡香酒庄等庄园集群,构建“酒业+文旅”“酒业+农业”等N个“酒业+”体验消费场景,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
“当前,古蔺依托赤水河独特生态与千年酱酒文化,通过打造大园区、整合小酒厂、强化生态保护与全产业链布局,推动酒旅融合模式的不断创新。”古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古蔺,正朝着‘世界级酱酒核心产区’的目标稳步迈进,这座赤水河左岸的酱酒之乡,正在书写中国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