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典范路·阿坝奋进时——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建设新闻行动”,是阿坝州新闻传媒中心精心策划并推出的新闻调研类栏目,将重点推出10篇“十个关键支撑”图文报道、系列短视频、10集专题片以及6篇“六个示范引领”主题报道,全面记录全州上下在中共阿坝州委坚强领导下,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高规格落实推进阿坝典范建设的故事与成效,全方位展现藏羌回汉各族儿女在阿坝典范建设征程中擎旗奋进的活力与风采。
山水绘卷引客来 文旅新篇启征程
——聚焦阿坝州推进
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天下九寨沟,大美阿坝州。这里,“生态文化”是本底,重在保护传承;“国际化”是追求,重在品质升级;“目的地”是方向,重在融合创新。
循着州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蓝图,这片兼具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的土地,正以“五个之州”建设为统领,从全域联动、体验革新、服务提质三个维度破题,让“车行山水间、研学悟真谛、宿在风情里、打卡成风尚、宾至如归家”的旅游新体验,在阿坝逐步落地生根,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融合发展之路。
全域联动
推动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延伸
路随山势转,车在“画”中行。5月1日,理小路开门迎客,一路而行,穿梭于原始森林与高山草甸之间,远处雪山皑皑,近处溪流潺潺……途中不时有游客将自驾车辆停靠在路旁,记录下眼前的美景。
游客打卡理小路风光
这条特色自驾景观大道,连接着理县与小金县。起于理县朴头镇二道桥,止于小金县结斯乡结斯沟陈麻子桥,全长94.8公里。不仅串联起米亚罗、毕棚沟、四姑娘山等“顶流”景区,还将凉台沟、结斯冰川、大二普等曾经“养在深闺”的秘境一一唤醒,两地通行时间由原来的5小时压缩至如今的1.5小时,让“快进式抵达、慢游式体验”成为可能。
散落的珍珠再璀璨,没有丝线串联也难成瑰宝;单点的景区再热门,缺乏纽带衔接也难释放全域活力。以“自驾之州”建骨架,我州加快完善红叶彩林、黄河天路、九红草原风光路等特色自驾风景道,构建四向贯通、多点互通、全域联通的自驾大环线;同时围绕自驾线路,推进观景设施、自驾营地、生态厕所、加油站、停车场、充电桩等服务配套设施,丰富沿线休闲、游憩、购物等消费场景,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体系。
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并链成片,让游客来到阿坝一路见景、移步换景,处处感受美景。我州一手抓好龙头景区引领,一手推动沿线乡村景区化,加快全州全域旅游业态打造。
龙头景区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吸引力。九寨沟县把神仙池、爱情海、甲勿海·熊猫园、金猴谷、九寨华美胜地、九寨云顶、世外罗依等生态旅游景区,与舞、南坪曲子、川西藏族山歌、登嘎甘(熊猫舞)、涂墨节等特色文化结合起来,让景区景点全域绽放;黄龙景区将自然奇观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推出系列非遗活态展演,为游客带来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羊茸·哈德
以“民宿之州”为支点,培育乡村旅游集群。黑水县羊茸村整村发展藏式民宿旅游,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让村民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2024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户均分红6万元左右;理县古尔沟镇依托温泉资源发展民宿集群,177家住宿业年均接待游客19余万人次,带动直接就业659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
截至目前,全州已创建汶川云上龙溪生态文化旅游区等50余个以乡村旅游为主的A级旅游景区,实现“一个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一批村寨农业转型升级”。
体验革新
推动单一观光向沉浸体验转型
“我亲手给大熊猫做了窝窝头,这趟研学让我爱上了这里。”来自成都的学生刘垚森,在“熊猫乐园发现之旅”结束后,认真写下研学日记。
从“走马观花看风景”到“深度参与悟文化”,我州正以“研学之州”“网红之州”为抓手,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向“沉浸体验”深度转型,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研学之州”让体验有“深度”——
“挂牌成立阿坝州研学旅游中心,天地映秀培训中心、九寨华美胜地穹恰研学基地、阿坝县无形妙有非遗研学基地入选“行读四川”省级研学旅游品牌授权基地单位”;
“创新推出‘金研学’综合性研学平台‘12+X’研学课程体系等研学产品”;
小金玫瑰喜获丰收
“小金县冒水村的金山玫瑰产业基地,融合学生学科知识与升学需求,研发开展针对北上广深从小学到高中,覆盖学校、亲子家庭的研学项目”;
“阿坝县相继开发自然生态科考、生物多样研究、草原湿地考察等研学产品,着力打造奇山秀水寻迹研学线路,逐步构建“莲宝叶则—多美林卡—漫泽塘”生态研学走廊”;
……
星落的资源聚为璀璨的星斗,我州正不断形成多点多元、互鉴共美的研学旅游产品体系。
“网红之州”让体验有“热度”——
放眼景区景点,四川人的“独库公路”理小路、达古冰川之巅“全世界最孤独的咖啡馆”、九寨沟“天空之境”、若尔盖“草原星空营地”成为抖音热门打卡点;
聚焦体验品牌,“景BA”篮球赛、红原雅克音乐季、金川“梨花节”通过直播吸引众多网友观看;
立足消费场景,若尔盖县低空游直升机升空启航、阿坝县热气球“飘然”升起,先后打造“阿来书屋”“熊猫邮局”和中国古羌城、非遗小镇等一批跨界融合新场景;
……
我州瞄准年轻游客需求,打造“网红打卡矩阵”,不断用文旅流量带动消费增量。
文化添味让体验有“温度”——
红色昌德
我州将文化融入旅游体验,让“文化”可触可感:黑水县昌德村推出“吃红军饭、住红军屋、听红军故事”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品尝“荞面铁索寒”“野菜充饥志越坚”等主题菜品,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中感悟信仰伟力;茂县中国古羌城推出大型沉浸式互动戏剧《云顶之战》,游客可参与角色扮演,深度体验羌族独特的历史故事与民俗风情。
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让游客不仅“看风景”,更“品文化、悟精神”,实现“一次体验、一生记忆”。
服务提质
推动综合服务向更好更优完善
去年10月,2024阿坝州讲解员技能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2024阿坝州讲解员技能大赛
比赛中,各参赛人员把真切的感受和璀璨的人文,通过扎实的专业技术、出色的表达能力和独特的创意构思精彩呈现,诠释着我州在打造游客心中“诗与远方”的生动实践。
赛前,来自我州各地的60名优秀讲解员还进行了为期5天的业务培训。究其根本,我州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精尖导游和讲解员队伍,搭建起游客认识阿坝、爱上阿坝的桥梁。
从“常新”到动心,到形成“常热”的发展图景,服务是关键变量。我州以“好客之州”为核心,从住宿、服务、智慧、交通等多方面发力,让“宾至如归”成为阿坝旅游的“金字招牌”。
智慧赋能便捷无忧。通过智慧化手段逐步实现预约、导航、投诉等“一站式”服务。上线智慧文旅平台“一部手机游阿坝”。智游阿坝全域旅游平台用户1533家,游客使用量达326万人次;九寨沟全链路科学调控体系,实现高峰期单日科学分流游客4.2万人次,400余台观光车组成“珍珠链式”运输矩阵。推动重点旅游集镇、主要景区及周边通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新增邮政服务点1处,九寨沟景区等5地银行网点设立外币兑换窗口,景区内6台ATM机开通国际卡取现功能,推出“零钱包”服务,累计为778户商户兑换小额现金,游客便捷度显著提升。
壤塘县境内国道317线
设施升级畅行无阻。加快推动文旅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5万公里,普通国省公路总里程全省第一。建成九寨黄龙、红原2个民用机场。在川主寺、九寨沟、若尔盖等区域培育20家汽车租赁公司,投放车辆515台,在九黄站、松潘高铁站、九寨沟星宇酒店、绵阳、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设立异地还车点,并在“九旅悦行”平台上线落地自驾业务。
诚信治理护航消费。全方位、全点位推动市场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治理。出台《阿坝州研学旅游实践运营规范》《阿坝州自驾旅游及营地运营规范》等行业标准,开展线上线下“全民服务旅游提能大宣讲”,覆盖13.2万人次。
一路走一路看,如今的阿坝,正加快推进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让生态之美、文化之韵转化为发展之利,让各族群众在旅游发展中共享红利,让“阿坝”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来了还想再来”的旅游目的地。
新闻行动报道组
图片来源各县融媒或网络
记者 | 梁敏 哈斯满
编辑 | 王淼
责编 | 尤莉
编委 | 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