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赛道要倒闭一大批,最后只剩下一两家。
今天我要请你喝奶茶,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奈雪的茶、茶百道、沪上阿姨,你要喝哪一杯?选不好?很难选?
那如果我告诉你,这半年奈雪的茶亏了1.2亿元,蜜雪冰城赚了27亿元,古茗赚了16.3亿元,霸王茶姬赚了13亿元,沪上阿姨赚了2亿元,茶百道赚了3.33亿元,奶茶六巨头之间差距如此之大。
你发现了吗?奶茶行业今天的百花齐放,未来的终点很有可能就是可乐市场的格局——赢家通吃,最后只剩下一两家。
餐饮行业也是如此,最后跑出来的只有麦当劳和肯德基;咖啡市场同样如此,主流就是星巴克和瑞幸。
这是一个规律:当一个行业被工业化,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势与资本加速,会不断挤压中小玩家,直到市场上只留下极少数全国性巨头,奶茶行业也不例外。
今天看似百花齐放的奶茶行业,其实已不再是小作坊式餐饮,而是“现制饮料工业”(此概念为笔者自拟,因无学术定义)。而饮料工业的宿命只有四个字:赢家通吃。
虽然这六家企业都上市了,但上市只是起点,不是护身符,它不会改变行业宿命——绝大多数玩家终将被淘汰,最终只剩一两家全国性巨头。
问题来了,它们现在为什么看上去这么赚钱?我们翻一翻财报,看看主营业务收入。
蜜雪冰城财报
比如蜜雪冰城的财报显示,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以及提供加盟及相关服务;茶百道的财报同样显示,销售货品及设备是主要收入来源(备注:向加盟店销售乳制品、茶叶及水果等);古茗的财报也类似,主要收入来自销售商品及设备。
从财报来看,这些茶饮企业的本质是通过加盟体系绑定上下游,赚取原材料、设备和品牌服务费的渠道型公司——消费者是表层客户,加盟商才是真正客户。用更直白的话翻译:奶茶行业赚的不是奶茶钱,而是“开店梦”。
试想,一个路边小店,普通人都清楚经营的艰辛:王富贵开一家餐饮小食店,天未亮就要进货,挑菜搬货,一手油一手泥。
中午顾不上吃饭,招呼客人、收拾桌子;晚上客人散去,还要清点账目。两口子全年无休,节假日反而是最忙时。这种模式靠的是体力、耐力和时间,不拼命根本养不活一家店。
而加盟奶茶店呢?投点钱开店,总部配好原料设备,店员培训后快速上岗,甚至可以完全不在店里,生意照常运营,钱哗哗进账——听起来很美好?可能,但这种美好往往非常短暂,除非是黄金地段。
加盟奶茶店能不能赚到钱?能,但大多数加盟商赚到的不是钱,而是一堂昂贵的课。“躺赚”永远是让人沸腾的创业故事,但在茶饮行业,并非所有品牌都靠加盟扩张,奈雪的茶就是特例。
奈雪的茶主要收入来自直营门店,占比87.8%(虽已开放加盟,但规模较小)。截至目前,直营店1321家,加盟店仅317家,仍以直营为核心。
直营模式意味着房租、人工、折旧、广告、配送费等均由总部承担,一旦客单价下降或单店日销减少,利润空间立刻被压缩,亏损是模式决定的必然结果。
奈雪的茶原本想走星巴克路线,通过直营门店塑造高端品牌,卖的不仅是饮料,更是“第三空间”体验。但问题在于:奶茶不是咖啡。人们会坐下来喝咖啡、办公、聊天、开会,星巴克因此能卖出“第三空间”溢价。
但奶茶消费更偏向即时满足和社交符号,消费者很少为一杯奶茶专门坐一小时慢品,更多是边走边喝或外卖送工位。
拆解商业模式,答案已清晰:这些茶饮公司本质是将奶茶作为工业化产品(笔者称其为“现制饮料工业”),与可乐的分销网络无本质区别。
券商研报早有共识:茶饮行业竞争本质不是拼口味创新,而是拼供应链效率、规模扩张和资金实力。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最终走向高度集中化格局。
资本追捧这个行业,看中的不是一杯奶茶能赚多少钱,而是这种工业化逻辑能否跑出全国性巨头。在茶饮六巨头中,谁能胜出?答案可能要看核心优势。除蜜雪冰城外,其他品牌的核心优势并不明显。
古茗、茶百道规模庞大,但更多靠加盟商快速扩张支撑,本质是“速度红利”。一旦加盟商盈利能力下降,增长就会失速——这意味着古茗、茶百道必须不断制造热度,推出新口味、联名动漫、搞营销话题,用曝光刺激加盟商信心,推动新店继续开、原料继续进。但热度带来的是短期流量,并非核心优势。
霸王茶姬主打“东方茶故事”,沪上阿姨强调“品类创新”,表面有新鲜感,但问题明显:文化叙事能打动国内消费者,却难在海外市场转化为长期消费习惯(西方消费者更受普世价值观影响)。
品类创新不是可口可乐配方,无法让人上瘾,即使短期爆品也仅是短暂现象。而饮料工业最终比拼的是供应链效率和规模优势。
为何说蜜雪冰城有优势?看其财报自我介绍:“全球领先的现制饮品企业,聚焦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单价约6元的高品质平价现制茶饮、冰淇淋和咖啡等产品。”
这句话不是简单的PR宣传,而是核心优势的真实写照——6元价格是最大护城河。当其他品牌还在卖“情绪价值”时,蜜雪冰城直接以“比你低一半的价格”击穿成本,通过中央工厂、标准化原料、冷链体系压低成本,再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其优势可浓缩为五个字:“低价工业化”(若觉得这是给蜜雪冰城打广告,麻烦转告打钱)。
茶饮赛道的未来不是百花齐放,是赢家通吃。饮料工业的宿命只有一个答案:最后只剩下一两家。你们觉得谁会成为最后留下来的巨无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