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海到抖音,“牛碧桶”30年再轮回,撕开年轻化的“刻板印象”
创始人
2025-10-08 12:08:48
0

夏夜,烧烤摊前,玻璃桶里倒入牛栏山金标陈酿二锅头,再猛地兑入1L整瓶雪碧,加入柠檬冰块,倒入杯中蒙张纸巾一拍,即刻开喝。

在2000年以前,这个喝法叫做“拍杯”、“二锅头炸弹”、“二锅头POP”,而在2022年以来的夏天,它的名字叫“牛碧桶”,无数手机对准这一幕并发送到抖音后,获得的是十几万点赞,外加评论区里几代人共同认证的青春记忆。

是小甜水、也是高度数,是年轻化、也是老经典,是80后的青春回忆、也是Z世代的社交新宠,正如同它的配方一般,既错位、又和谐。而在知酒君看来:它即是白酒世界里贯穿数十年不改的“青春语言”,又是一把打开白酒年轻化“刻板印象”牢笼的钥匙——原来征服年轻人,并不需要什么固定套路与剧本。

是新潮流,也是30年的“经典回放”

恐怕只有80后才知道,“二锅头+雪碧”喝法在年轻人里的大流行,比现今的低度预调酒风潮早了将近30年,在千禧年前的北京,聚集于海淀区的地下摇滚乐队团体中最先诞生了这个喝法。

彼时还没有精致的清吧与露营文化为这种独饮方式创造时下的“氛围感”,也并没有乘上品牌助力推广造势的快车,但“拍杯”的喝法,就靠着口口相传,从北京传到天津,再扩散到东北、华北的街头巷尾。

夜店中、聚会里,“拍杯”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63度的二锅头加雪碧,甜腻与苦辣互相中和,一口下去,既有白酒的醇厚,又有汽水的清爽,是多少人的“年轻人的第一口白酒”,也是青春时光里“难忘的沉醉”。

2010年后,随着预调酒、精酿啤酒涌入市场,“二锅头+雪碧”开始慢慢淡出大众视野,到也还没真正消失——打工族下班后、学生党小聚时,它始终是老友的夏日开怀的点缀,“熟人局”的隐藏选项。直到2022年春天,几位博主在抖音发布“牛碧桶”视频,重新带火了这款“老配方”。

毫无疑问,这是牛栏山以金标陈酿重新冲锋最基座市场的信号,但它没有强行下场定义“标准喝法”,只是顺势发起“#我的牛碧桶配方”挑战赛,鼓励大家加柠檬、泡话梅、兑苏打水,甚至加冰美式也不是不行。几个夏天,玩出了成百上千种花样。

时间来到2025年8月初,牛栏山在山东潍坊打造以“快乐牛碧桶 畅饮金标牛”为主题的潮流酒饮盛宴,让牛碧桶这一现象级“网红”成为线下的夏日主题:简单、直接,且好喝,价值主张交给用户自由定义,主打一个亲民与酣爽。

这种跨越30年的共鸣,毫不让人意外的再次戳中了当下年轻人“快乐畅饮”的痒点,同时也证明了一个总被忽略的事实:白酒与年轻人的联结,未必总是需要“无中生有”,那些本就隐藏在代代人过往青春中的经典酒文化,有时只是需要一个重新被看见的机会,便已足够。

新酒饮赛道的“反套路”:不低度、不果味,照样圈粉

翻开当下新酒饮赛道的产品清单,几乎一半以上是“低度微醺”“白桃味”“荔枝味”的低度预调酒,仿佛“年轻化”就等于“低度化+果味化”。

“牛碧桶”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个“魔咒”。它的基酒是42度的牛栏山金标陈酿,不低度也不果味,却能让不常喝白酒的年轻人主动尝试,核心在于两点:一是“利口性”的灵活调整,二是“参与感”的充分释放。

先说利口性。传统白酒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多是因为辛辣感太强、入口太冲。而“牛碧桶”的妙处,在于把“调整口感”的权力交给了消费者——比例自由、冷热自选、配方随意、不拘泥于任何场景,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调饮方式,比品牌提前调好的“固定口味”更讨喜——年轻人要的不是“被安排的甜”,而是“自己掌控的味”。

再说参与感。现在的新酒饮产品,大多是“开瓶即饮”,消费者只是“使用者”;而“牛碧桶”是“自己调、自己玩”,从选桶、加配料到集体拍杯小视频分享,每一步都是创作。小红书上,有人用复古搪瓷桶做容器,贴上手写标签;有人在桶里插满迷迭香和小灯串,变成露营地的“氛围担当”;这种“可DIY、可分享”的属性,让“牛碧桶”不只是一款酒,更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分享自己的配方,就像分享一首喜欢的歌,是在表达“我的生活方式”。

对比“公式化路线”越来越明显的低度酒赛道,“牛碧桶”反而更懂年轻人:让白酒的口感不“难受”,让酒桌的“规矩”去一边,不是只爱“小甜水”,而是爱“自己能做主的味道”。当品牌把“怎么喝”的权力还给消费者,白酒的风味自然能跟着年轻人的需求进化——这才是比“低度化、果味化”更本质的年轻化。

没有固定范式的年轻化:传统与年轻,从来不是对立面

在白酒行业里,面对新酒饮一直有两种看似对立的声音:一边是“老传统不能丢”,觉得年轻人不懂白酒的文化底蕴,他们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讨好;另一边则支持“年轻人就是要反传统”,认为只有彻底抛弃传统,做“不像白酒的白酒”,才能吸引年轻人。

然而知酒君觉得,传统未必需要“爹味”才能延续,年轻也并非“叛逆”才能昭彰,走进了“非黑即白”的误区,才会看不懂人群。

“牛碧桶”的30年轮回,生生把传统、经典、年轻三个看似很难相融的概念圆润地捏在了一起,证明了其实年轻人的市场,才最包容。

它的基酒是牛栏山金标陈酿,纯粮工艺、窖藏陈酿,保留了白酒最核心的粮香——这是“老传统”的根基;30年拍杯仪式不改,讨几代年轻人的喜——这是“新经典”的力量;喝法没有任何规矩,能融入烧烤摊、露营地、宿舍派对——这是“年轻化”的鲜活。没有谁颠覆谁,只不过是传统的“酒”,顺着经典的“路”,找到了年轻的“场景”。

从“江小白文案”、“桂花汾酒”到“劲酒加冰”,再到“牛碧桶”,一再证明了“放低身姿陪年轻人玩”的态度,比讲究太大规矩太多的“爹味”营销永远有用得多。而经历过几代人青春的牛栏山,自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年轻人反感的不是白酒的“传统”,而是品牌的“高高在上”,故而“牛碧桶”重启经典+顺势而为的成功,正是牛栏山数十年深耕民酒路线底蕴的体现。

结语:30年的牛碧桶,照见白酒年轻化的本质

从2000年胡同里的经典拍杯,到2025年社交媒体上的夏日狂热,“牛碧桶”的30年,其实是一部浓缩的白酒青春史。

它告诉我们,“能按自己的方式喝的白酒”加上“酒是用来分享的”,是悦己与独酌、酒桌与小聚、过去与将来中,永恒不变的白酒语言。牛碧桶的爆火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白酒从“教育者”变成“同行者”,从“被仰望的传统”变成“可亲近的日常”的正确路径。

当更多品牌愿意放下“白酒大佬”的身段,走进年轻人的场景里,陪他们玩、陪他们乐,或许我们会发现:年轻人从来没有远离白酒,不过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允许白酒,以他们的方式,走进他们的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永利森号到行业巅峰:蔡春鹏如... 蔡春鹏先生,身兼马来西亚茶业协会会长与百年茶庄永利森号董事,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与执着的行业精神,在东...
比亚迪连续四季度力压特斯拉,全... 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再度在全球纯电汽车市场上领先特斯拉。根据官方产销快报和特斯拉第三季度季报,...
2025年木兰围场莜面美食文化... 10月8日,“烽火记忆·莜香回味”2025年木兰围场莜面美食文化周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泰山之巅现云海奇观 云雾漫山如...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8日讯 10月7日傍晚,泰山之巅现绝美云海景观。万顷云海翻涌山间,亭台、山石、...
原创 8... 顾少强,因2015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成为网络热议人物,广为人知的“辞职看世界”女教师...
别怪国人爱凑热闹,除了8天长假... 国庆中秋8天长假里,各大景区人山人海的画面又一次刷屏。 数据显示,这个假期前四天,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
马来西亚两中国游客失联超3天,... 10月4日,两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丝绸美人鱼岛度假村酒店办理入住后失联,此后双方的朋友和亲人,...
跟着电影去旅游 多地推出电影主...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北京、安徽、四川等地推出多条电影主题旅游线路,“跟着电影去打卡”成为新...
原创 我... 登山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修行。中国有许多名山,以壮丽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天下,但也有不少山以“...
“中国游”火热 “中国购”升温... 央视网消息: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国消费市场繁荣兴旺,而随着免签、退税以及支付便利化等政策措施的不断优...
大地艺术融合美丽生态成爆款,长...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今日,国庆长假进入最后一天,长沙园林生态园仍游人如...
原创 汤... 在黑龙江小兴安岭的褶皱深处,汤旺河国家公园如一块镶嵌在绿宝石上的翡翠,静卧于伊春市汤旺县境内。作为中...
北京:博物馆里度假期 北京都有...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5年10月7日,观众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
【小勺严选】138元起抢「遇见... “又土、又远、又难找” 就这样的江边冷门小院, 我们还是追着吃… 我们驱车大半小时也要来吃的农家菜...
原创 国... 我跟你们说真的,国庆这几天谁家不是大鱼大肉轮着上?吃到第三天,我闺女就开始抗议:"妈,咱家能不能来点...
原创 感... 上周六傍晚,我刚把炖好的排骨汤端上桌,手机就响了,屏幕上跳着 “晓玲” 两个字,声音里带着哭腔,“我...
文化中国行·寒露 | 枫艳菊黄... 鸿雁于征,草木黄落,四季流转,又到寒露。自此,露由白到寒,秋由浅入深。寒露是寒意更盛的露水,快要凝结...
潮评赛丨当我们反对“出片式旅行...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曾耀湘 本来是出去旅游,却硬生生整成了必须出片的“特种兵”;为了打卡网红...
红白拼色车漆,福特全顺改装床车... 大家好,我是老杳,一个理想主义者。微面和轻客是改装露营车的两大派系,小面包以五菱之光为代表,轻客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