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至!快来解锁这份秋日养生秘籍,助您抵御“多事之秋”
创始人
2025-10-08 10:05:20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今日寒露,开门忽惊叹,秋色已如许,丝丝凉意悄然而至。在中医理念中,季节更迭与养生之道紧密相连。寒露处于深秋,此时燥邪当令,寒邪渐盛,所以起居需得注意防寒防燥,根据气候特点来调整生活方式,让生命之树在时节流转中稳健生长,恪守寒露节气独特的养生方法则显得尤为关键。

一、寒露养生,先护阳气

寒露后,阳气渐退,阴气渐生。中医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保护阳气是寒露养生的关键。

日常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足部、腹部和颈项部。“寒从足生”,足部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且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寒露后晚上可以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以背部微微发汗为宜。此法能温通经络、提升阳气。

腹部也不可疏忽,腹部受寒易损伤脾胃阳气,引发肠胃不适。所以,即使天气还没冷到极致,也要穿上能护住腹部的衣物,别让肚子“着凉”。而颈部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且有大椎穴等重要穴位。此处受凉易引发颈椎病、感冒、咳嗽、脑血管等疾病。平时可戴条轻薄的丝巾或穿高领衣物保暖。

二、饮食调理,滋阴润燥

寒露时节,气候干燥,“燥邪伤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粗糙等。《饮膳正要》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饮食建议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梨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直接吃,也能煮成梨水喝;百合能养阴润肺,和银耳一起炖成羹,既美味又养生;蜂蜜能润燥解毒,早上喝一杯蜂蜜水,滋润肠道又能补充能量。

同时,要少吃辛辣、油炸等易伤津耗液的食物,如辣椒、花椒这类辛辣调料,还有炸鸡、薯条等油炸食品,吃多了会加重身体的“干燥”症状。

三、运动有度,收敛身心

秋季养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遵循“收敛”的原则。可以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

傍晚时分,去公园散散步,既能欣赏秋日美景,又能活动身体,促进气血运行;打太极拳更是不错的选择,其动作缓慢柔和,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非常适合寒露时节锻炼。

运动时要注意,不宜过度出汗,“汗出过多,阳气外泄”,以身体微微发热、稍有暖意为宜。而且,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避免着凉。

四、起居有常,养阴防燥

寒露后,要顺应节气变化调整作息,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晚上尽量在10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左右起床,这样能让身体更好地顺应阳气的收敛和阴气的生长。中午可以适当午休,小睡15-30分钟,能补充气血、恢复精力,让下午的精神状态更饱满。

另外,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因天气干燥而令人口鼻不适。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在室内放一盆水,增加空气湿度。

五、情志调摄,心境平和

秋季在五脏中对应肺,肺在志为悲,寒露时节,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情绪。而中医认为“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损伤肺气,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境平和。可以多和朋友家人交流,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或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书法、听音乐等,让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避免被负面情绪困扰。

寒露时节,秋意已染遍山河,风里裹着清冽,叶间藏着寒霜,正是中医“顺时养生”的关键节点。此时天地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我们更要跟着老祖宗的千年智慧,从饮食、运动、起居、情志等方面好好调养身体,把养生落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李翎溪 钟欣 肖维 罗佩 肖斌斌 孙贵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南发布温泉宝藏地图!988处... 冬日该去哪里泡温泉?全新发布的“云南天然温泉分布图”为大家提供了实现“温泉自由”的权威指南⬇️⬇️⬇...
可爱的乡村——小桥卧波水声远   广西很多农村山峦环抱、沟壑纵横、溪流交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桥梁。交通往来、乘凉避雨、休闲娱...
2025-2026京张冰雪文化... 来源:环球网【环球网文旅报道】11月27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
上海前10个月接待游客近730...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729.9万人次,同比增长3...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斩获国际殊荣... 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日前荣膺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第32届Thea“主题乐园杰出成就奖”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