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无论是坐车、逛古城、爬名山,还是打卡网红景点,都离不开“腿”。很多人坐了一天车或者游玩一天后,会出现下肢水肿,甚至第二天连走路都费劲,严重影响后续行程。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出游护腿的实用方法,让你玩得尽兴,腿也不遭罪。
为什么会造成下肢水肿?
外出旅游,我们多乘坐高铁、飞机、长途车出行,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在座位上长时间就座;有时我们还会因为外出时不方便上厕所,从而控制饮水。这些行为可能造成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缓慢、回流受限。旅游过程中,行走和站立时间都较日常明显增多,这也增加了下肢静脉的回流负担。
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则可能使下肢静脉处于持续的压力增高状态,从而出现下肢水肿。
护腿攻略来啦
1.避免久坐,乘坐高铁时,适当起来活动和站立;自驾出行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停靠服务区,下车走动、休息;如果是在飞机、长途车上活动不便时,可以做“翘脚尖和踮脚尖”交替的动作,临床上称之为踝泵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静脉回流。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供图
2.在旅行过程中,行走活动量比日常要大,行走中如有休息机会可坐下休息片刻,注意劳逸结合。
3.日间行走活动时坚持穿静脉曲张减压袜。没有下肢静脉疾病的人群可穿预防保健型,有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人群可穿治疗型。
4.回到休息的地方后,可以在平躺或坐位时,将下肢适当垫高,促进静脉回流。同时,注意多饮水避免血液黏稠。
小贴士
如果下肢特别是单侧肢体,在旅行过程中突然发生剧烈肿胀,伴有肢体疼痛、皮肤颜色发红、肿胀肢体温度明显升高时,需要警惕可能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此时要尽快到医院周围血管科就诊。
旅行结束后,经过休息但双下肢肿胀持续不消且程度较重,切勿盲目按摩或自行治疗,建议及时到周围血管科门诊就诊进一步明确病情。如果旅行后出现关节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疼痛,可能是因为大量运动导致关节的损伤,建议及时到骨科就诊。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张凡帆
审核: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负责人 曹刚
出品:健康北京政务新媒体工作室·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