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南屏街中心广场从清晨起便人声鼎沸。随着“翠湖—老街城市咖啡生活季”持续升温,五华文旅发展公司联动护国街道、华山街道,于9月30日至10月8日打造的为期9天咖啡全产业链特色活动强势“出圈”。活动以“可观、可品、可玩、可学”为主线,围绕展陈、品鉴、非遗互动、科技体验四大板块,全景展现五华区推进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升级的探索与成果。主办方统计,活动期间日均吸引超万人次参与,成为春城国庆假期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咖啡嘉年华引领新风尚 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快看,无人机送咖啡来了!”10月1日上午,随着一阵轻微的蜂鸣声,一架载着咖啡的无人机精准降落在洗马河指定区域,引来市民阵阵惊呼。这也是五华区探索“低空经济+公共交通”融合模式正式落地。市民张先生在五一路地铁站旁的活动点扫码下单后,仅用了不到10分钟,一杯热气腾腾的云南咖啡便“从天而降”。“太酷了!以这样的方式喝咖啡,必须发个朋友圈!”张先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在南屏街中心广场的非遗互动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喝完咖啡别扔杯,来这儿免费领多肉!”在南屏街中心广场的“一颗豆子的旅程”展厅前,市民王女士用刚喝完的咖啡杯兑换了一盆多肉植物。这一创意环节将咖啡消费与环保理念有机结合,参与者凭任意咖啡摊消费凭证即可领取多肉,而多肉盆中的土壤正是咖啡渣与腐殖土的混合,生动传递了绿色循环理念。
不仅如此,9天的活动中,南屏街天天有新意。其中,10月1日至4日,非遗互动区推出“咖啡甲马拓印”,将传统甲马版画与咖啡元素结合;10月5日至8日则以“咖啡扎染”登场,用咖啡渣替代传统染料,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云南特色手工艺品;通过咖啡苗观赏、咖啡渣种植多肉DIY等互动,讲述云南咖啡百年种植史,让市民亲手触摸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18家来自普洱、保山等云南核心产区的咖啡庄园集体亮相,带来上百种精品豆种。现场设置的杯测区,消费者可免费品尝不同产区的风味差异,感受“云南小粒咖啡”的多样性。
从翠湖到老街 咖啡文化串联大翠湖历史人文圈
“一夜之间,南屏街的咖啡馆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昆明老街“好再小院”咖啡店主理人郑宇感慨道。他所在的南屏街片区,如今聚集了“你的我的”“真高兴咖啡”等上百家咖啡商户,形成从独立小店到精品庄园的完整产业生态。
“我非常感谢护国街道组织的国庆节云南咖啡推广活动。这对推动云南咖啡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予我们信心和支持!”郑宇坦言,此次活动通过庄园联展、杯测体验等形式,让消费者直观感受云南咖啡的多样性,直接带动了客流量和复购率。“假期期间,我们的日均销量比平时翻了一番,很多外地游客还特意来打卡。”
比顿咖啡文明街店店长王可芯也表示,商圈举办的咖啡主题活动有效激活了消费潜力。“以前顾客多是周边上班族,现在游客占比超过四成,很多人还会购买咖啡豆作为伴手礼。”
南屏商圈咖啡产业生态圈加速成型
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护国街道咖啡相关市场主体增至132家,云南咖啡故事馆、咖啡烘焙工坊等新业态持续涌现,形成“咖啡+文创”“咖啡+非遗”等跨界场景。
护国街道对标打造“大翠湖历史人文圈”,以咖啡为切入点精准聚焦年轻消费群体和文旅人群。一方面,通过智慧街区建设,依托“五华区智慧商圈平台”实现活动预约、流量监测、商户服务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推出“企业服务直通车”,为入驻企业提供注册登记、政策咨询、资源对接等全流程服务。
“我们不仅要让消费者因咖啡而来,更要让企业因服务而留。”护国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介绍,街道正计划打造“咖啡消费热力图”,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商户布局,引入区域性咖啡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此次咖啡季期间,街道还将举办“护国投资机遇说明会”,面向全国咖啡品牌发出合作邀约。
以咖啡为媒 塑造具有持续影响力的区域文旅IP
在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五华文旅发展公司始终以打造具有辨识度、传播力和持续影响力的区域文旅IP为核心目标,推动文旅产品从“节庆化”向“品牌化”“常态化”升级。此次“翠湖-老街城市咖啡生活季”正是其围绕“咖啡+城市文化”主题,系统构建内容体验、塑造文旅新名片的重要探索。
以“翠湖—昆明老街—南屏街”三大人文区域为空间载体,五华文旅发展公司将在地文化、产业资源与消费场景有机串联,打造出一条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吸引力的咖啡主题文旅动线。在发挥五华区咖啡产业集聚与文旅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咖啡+文旅”的深度融合,携手保山、普洱、临沧等云南核心咖啡产区,构建“产地—城区”协同发展模式,助力昆明塑造高品质文旅消费目的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未来,五华文旅发展公司将持续聚焦文旅IP的孵化与运营,围绕“翠湖—老街”等优质资源,推动形成具有持续影响力的产品矩阵与品牌节庆。我们致力于让咖啡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成为连接人、城、文化的媒介,成为昆明市文旅图景中一道鲜明而富有生命力的风景。
云南网记者 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