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式汉堡占据快餐市场半壁江山时,塔斯汀带着 “手擀现烤堡胚” 和北京烤鸭馅的创意,硬生生闯出了一条 “中国汉堡” 的赛道。这份入选《2025 CCFA 连锁餐饮创新案例集》的成绩单,不仅是对其产品创新的认可,更藏着民族餐饮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生长的智慧 —— 用文化为魂、管理为骨,让每一口汉堡都飘着中国味。
走进任意一家塔斯汀加盟店,最先勾起食欲的一定是后厨飘来的麦香。不同于工业化生产的冷冻饼皮,塔斯汀的堡胚坚持 “手擀现烤”,店员们擀皮的手法,像极了老面馒头作坊里的传统技艺,烤好的堡胚外皮带着焦香,咬下去松软有嚼劲,还能尝到小麦本身的清甜。更妙的是内馅的搭配:把北京烤鸭的酥脆鸭皮、甜面酱裹进堡胚,一口能吃到中式卤味的醇厚;将麻婆豆腐的香辣融入肉饼,让川味在快餐里焕发新生。这种 “西式中做” 的巧思,不仅贴合了中国人的味蕾,更让汉堡成了传递文化的载体 —— 就像消费者说的:“吃塔斯汀,嚼到的是堡胚的软,品到的是中国的味。”
能让 “中国汉堡” 走进全国千店,塔斯汀的精细化管理功不可没。2024 年启动的 “加盟商经验之坛”,就像为加盟商量身打造的 “成长课堂”:福建的加盟商在参与培训后,通过优化动线设计和会员营销,单店月销售额提升30%;总部联合加委会委员深入厦门加盟店,从陈列优化、话术培训到激励机制进行全面改造。短短一周内,标杆门店单日售卡量屡创新高,创下福建省当月纪录,加盟店纯堂业绩同步增长25.7%;四期活动下来,参与人数从 274 人涨到 547 人,覆盖了近 1/6 的加盟商。这种 “总部 - 加盟商 - 区域” 的三级联动,不仅让经验流动了起来,更让每个加盟店都有了 “比学赶超” 的动力,也让 “中国汉堡” 的标准在千店之间保持一致。
面对扩张中难免出现的 “弱店”,塔斯汀的解法是 “数据说话,精准帮扶”。在西部战区,四川加委分会会长在例会上提出“达州弱店攻坚战”计划,旨在通过集中资源帮扶,扭转四川弱店占比过高的局面。大区加盟管理部迅速响应,联合运营团队制定“一店一策”方案:针对客流量不足的加盟店,开展社区地推活动;针对复购率低的门店,推出会员专属套餐。三个月内,达州区域弱店转化率达70%,加盟店平均业绩提升25%。总部与区域的高效协作,让战略规划快速落地,也让加盟商感受到“背靠大树”的稳稳安全感。
更难得的是,塔斯汀把中国文化揉进了品牌的每一个细节里。加盟店装修用的是中式美学;营销聚焦于中国传统节日,融合端午粽、中秋月等民俗主题强化品牌文化属性、增加消费者情感认同。这些设计没有刻意说教,却让消费者在吃汉堡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
从手擀堡胚的匠心,到加盟商帮扶的用心,再到文化传承的初心,塔斯汀走的每一步,都在诠释 “民族品牌” 的内涵。如今,它不仅让 “中国汉堡” 有了姓名,更用行动证明:餐饮品牌的突围,不只是产品的创新,更是文化的自信。未来,当更多人咬下塔斯汀的汉堡时,尝到的或许不只是食物的香,还有一个民族品牌扎根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