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齐鲁,古建今辉。以“齐鲁之邦”著称的山东,文脉绵长、底蕴深厚。数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创造了璀璨的齐鲁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古建筑遗存。
近日,遇“建”山东——2025齐鲁古建寻访活动启动,活动以民居建筑为主线,通过对散落在齐鲁大地的村落古建筑群及特色民居等的探访,挖掘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进一步扩大遇“建”山东文旅品牌的影响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类别之一,民居建筑融村落记忆、家族记忆、人生记忆和文化记忆于一体,于悠悠岁月流转中铺展开一幅文化长卷,守护尘封在古村落里的乡愁记忆。
“头枕金銮殿,脚踩万盏灯。”当窑火燃起,属于古窑村的时光记忆便在古老和现代碰撞的颜神古镇上演。从北宋开始,颜神古镇便是以陶瓷琉璃生产为核心的集镇。远在新石器时期,博山地区便开始制造和使用陶瓷,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明清时期,这里有圆窑170余座,窑工更以千数。时至今日,古镇仍然保存着13座古窑,连同古朴厚重的青石巷、烧痕斑驳的匣钵墙,成为独属于颜神古镇的生命年轮。”颜神古镇营销中心经理许逸群介绍。
在济南长清鹁鸽寨山的环抱中,方峪古村宛如一部以山石写就的史书,静默承载着近千年的时光流转。这里,每一块青石都浸染着宋元明清的印记,每一道石巷都回荡着先民的生活足音。作为山东鲁西囤式民居的珍贵遗存,方峪村以其完整保存的近两百座明清石屋和总长达六公里的青石街巷,构筑了一方凝固的“石头王国”,为后世留存下解读传统乡土社会的鲜活标本。
建筑历经沧桑而风貌完好的秘诀,不仅在于石材的坚固,更在于其独特的“鲁西囤式”营造智慧。“方峪民居是此类建筑中孝里民居的典范。作为山东民居中鲁西囤式民居类别典范,方峪村民居门楼多为石砌屋宇式,门屋的门楣上砌一层石板檐,门屋顶上是一层屋檐,形成一种重檐效果。有些在门屋上又起第二层,以存放杂物,当地人称为‘挂屋’。”方峪村乡村记忆专家翟建平介绍。目前,村内保留有近两百座石头房。因石头坚固且不怕水火,故易保存。也因此,古村的格局和建筑历经近千年传承,风貌依旧完好。
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潍坊市潍城区松园子历史文化街区以其深厚的文脉与精湛的建筑艺术,生动诠释着“潍韵古街巷”的当代传承。这片保存完好的明清多进四合院群落,不仅是潍县工匠营造技艺的实证,更曾见证工艺美术大师郭兰村、商界精英张俊卿等名流的足迹,烙印着城市的人文印记。
对历史建筑的传承,在保护性开发中得以发展利用。2022年,松园子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修缮工程启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拂去历史尘埃,重现其明清多进四合院群落的恢宏格局与精妙细节。这不仅是建筑的复苏,更是城市文化记忆的唤醒。
如今,松园子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修缮工程已经完成,焕新归来的松园子古民居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老城风采。修缮后的松园子旨在打造“历史与现代交响”的文旅商综合体,涵盖多元业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体验需求。潍坊市十笏园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文化融合策划部负责人高玲玲介绍,“非遗工坊将集中展示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大众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艺的温度;戏曲茶楼里好戏连台,让大众聆听百年曲韵的悠扬;文创市集将创意与城市人文历史相结合,让窗棂纹样变身时尚符号;美食街区打造舌尖上的味蕾盛宴,用老潍县味道唤醒城市记忆。”
保存至今的民居建筑,极具乡土性和地域特色,在历史长河的流逝中历久弥新,也在时光的积淀中传承文化根脉,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