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顿热乎可口的饭菜,是人们忙碌后的慰藉。然而,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人“想吃新鲜菜却没时间做”。近来,一种新的选择——“代炒菜”在我省各地菜市场悄然走红,为传统农贸市场经营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买现炒,口味可按需定制
“何老板,麻烦把这排骨做成红烧的,少放点糖,孩子不爱吃太甜的。”日前,在萍乡市安源区金陵大市场一餐馆,90后妈妈林芳一边递过排骨,一边熟练地扫码支付15元代炒费。她说,自己上班忙,下班回家再买菜做饭,往往要到晚上8时才能吃上饭。自从发现菜市场里有代炒服务,她每天下班直奔菜市场买好食材,请人炒好带回家,“菜场的价格、饭店的味道,还能照着孩子的口味做,省心多了。”
说起开这家餐馆的初衷,金陵大市场商户何根笑着说是“跟着顾客需求走”。之前他在菜市场里卖蔬菜,常遇到消费者来买菜时抱怨“不会做”“没时间做”,还有的老人提着菜叹气“年纪大了,炒个菜累得慌”。
“我想,要是能帮大家把菜炒好,不就能解决这个难题了?”何根说,不久前,他把自家蔬菜摊的一半空间改造成小厨房,推出代炒服务,没想到一开张就火了。
在萍乡,像何根这样的代炒餐馆,如今已从金陵大市场拓展到九州大市场、北站农贸市场等多个菜市场。而在我省其他城市,代炒服务也悄然兴起:宜春市袁州区的菜市场里,代炒摊主会免费帮顾客处理食材,提供剖鱼、切肉、剥蒜等服务;赣州市章贡区的一些菜市场不仅有代炒区,还有用餐区,摆上几张小桌子,顾客买完菜就能坐下吃。
安全方便,“代炒菜”受青睐
民以食为天。除了下馆子和点外卖,为何越来越多人选择菜市场代炒?
9月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南昌市红谷滩区沁园农贸市场,发现有不少年轻人在选购菜品。“以前觉得菜市场是爸妈辈才去的地方,又挤又吵,现在每周我都要来两三次。”正在买菜的00后上班族饶思诚说,自己租的房子没厨房,之前顿顿吃外卖,最担心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在同事的建议下,我开始来菜市场买菜,看着师傅用我买的新鲜牛肉炒青椒,热气腾腾的,感觉比外卖香多了。”现在,饶思诚每个周末都会约同事一起,各自买些食材,凑几道菜一起吃,就像在老家和朋友聚餐一样,特别有烟火气。
为强化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红谷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沁园农贸市场设立了一个大型食品安全检测室,每天免费为群众提供检测服务,项目涵盖蔬菜水果、水产品、畜肉类、食用植物油、蛋、粮食谷物、豆制品等。“刚刚群众送检了一批蔬菜,其中一款豆角农药有点超标。我们马上通知商家下架,并与市场监管部门一起追根溯源。”该农贸市场快检员王珍说。
“你点我检,菜场食品安全看得见”“你买菜,我帮做”……谈起“代炒菜”受宠的原因,许多消费者的观点一致:在菜市场炒菜,既可以品尝到安全新鲜菜,又实惠便民,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创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代炒服务的兴起,也为美食文化的传承找到了新路径。
在赣州,代炒摊主会把客家酿豆腐、三杯鸡等传统菜的做法教给消费者,让客家味道通过菜市场传递下去;在吉安,一些菜市场还举办代炒厨艺比赛,让摊主们比拼家常菜做法,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菜市场不只是卖菜的地方,更是承载城市记忆和烟火气的地方。”江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处消费指导部副部长章熊分析,代炒服务看似是小创新、小举措,却精准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菜市场从“单一购物场所”变成“便民服务平台”,既满足了群众对便捷、新鲜生活的追求,也保留了菜市场的人情味,为城市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更多便民服务的加入,不断培育消费新场景,江西的菜市场还将继续焕发新活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传递生活温度的重要空间。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