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要是有人说“插混能干翻油混”,估计没人信。
毕竟,丰田、本田的双擎混动,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省心、省油、还保值。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神话”,这两年开始崩塌了。
因为市场的数据显示:
2024年,插电混动销量直接暴涨到了514万辆,不仅占据了混动市场的大多数,还已经稳稳坐上了“主角”的位置。
反观油混这边呢?
别说“百万销量”了,现在连完整的官方数据都难找,存在感低到几乎没人再提。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不服气,说RAV4荣放、凯美瑞、卡罗拉锐放这些油混车型,不也卖得挺好吗?
可问题是,你真要细抠,就会发现这成绩含金量并不高。
一方面,它们的热度,更多是靠降价撑起来的。
你去看看就知道:
这些过去还要加价的油混车,现在动辄优惠三五万,有的价格甚至已经贴近纯油版。
要不是靠这么大力度的让利,销量恐怕早就撑不住了。
而且就算这样,卖得也远比不上秦PLUS DM-i、秦L DM-i这些插混。
另一方面,统计口径也容易“混淆视听”。
插混的销量是单独列出来的,数据一目了然;
可油混却常常和燃油版捆在一起算——
比如卡罗拉锐放一个月卖一万多台,听上去挺热闹,可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油混?没人说得清。
真把混动版单拎出来,差距只会更扎眼。
这也是为什么,本田已经开始转身:
十一代雅阁一上市,干脆直接砍掉了HEV混动版,转身投向插混阵营。
至于说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会认为是国家补贴的问题——
因为插混是新能源车,油混不是,所以油混的销量越来越差了。
这个说法也不是全错,但真把账算一算,你就会发现:
插混确实能享受购置税减免、绿牌、限行豁免这些利好,但这些政策加起来,顶多也就值个两三万。
可你看看现在的终端行情——
为了卖得动,丰田、本田的油混直接打骨折优惠,动不动3万、5万往下砸,个别冷门车型甚至贴近油版裸车价。
也就是说,国家这点政策扶持,真不够抵消市场竞争带来的差距。
真正的根源,其实更“物理”也更直接:
插混,确实比油混更香了!
说白了,人家插混车市区能纯电通勤、不烧一滴油;高速能发动机直驱、不虚耗电量;
关键是“亏电跑”,油耗甚至能到2.9L,比你油混还低;
再加上配置很给力,远比日系车强,自然销量就节节攀升了!
这可不是瞎说,因为本质上,插混和油混的思路差不多,都是“电机+电池+发动机”的组合。
但区别在于——油混的电池太小,电机只是个“打下手”的,核心驱动永远还是发动机。
换句话说,它只是油车的“节能辅助件”。
而插混不一样。
它把电池直接做到10倍、20倍的容量,电机不再是配角,而是能独当一面。
这就让能量管理完全变了性质:
在市区,插混直接当纯电开,能跑个五六十甚至上百公里,彻底摆脱了“低速高油耗”的老毛病;
一旦电量下降,它还能通过发动机直驱离合器,把动力直接传到车轮上,让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热效率区间。
更关键的,是背后的“调度逻辑”。
油混的控制单元,大多是十几年前就定型的ECU,算力有限,逻辑也比较死板;
而插混普遍上车的是域控制器,运算频率高几个数量级,可以实时动态计算发动机、驱动电机、发电机的最优组合。
再配合更给力的动能回收能力和 ai 智控,插混等于打通了“油”和“电”两个世界的通道。
说白了,你以为只是多了一块电池?其实是架构层级的升级。
也正因为如此,插混才能对油混形成降维打击——能实现亏电油耗都比油混车要低!
总的来看就是,插混对油混的冲击,其实只是新能源变革的一个缩影。
今天看似是“油混输给插混”,但往后呢?
等到固态电池、超充网络普及,会不会连插混也走上同样的老路?
技术在迭代,消费者的认知也在刷新。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车企该如何在这一波又一波的升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避免像油混一样,被时代所淘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