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记者 安亚静 见习记者 丁梦圆
“搞白酒技术,不能只守着书本上的配方,得泡在车间里闻够酒糟香。”9月5日,刘伶醉酿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发酵车间里,研究员周思雅正俯身观察着发酵池中酒槽的感官变化,手中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温度与酸度的变化曲线。
2023年6月,周思雅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加入刘伶醉技术团队。两年来,她从一个对白酒酿造仅具粗浅认知的毕业生,迅速成长为能独立设计实验、牵头开展课题研发的技术骨干。她平均每日有四小时深入车间,与老师傅共同跟窖、闻糟,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优质原酒,以技术推动酒厂提质增效。
“刚开始确实不太适应,连在车间待一整天都困难,更别说精准辨别香气差异。”周思雅坦言。企业系统的入职培训为她打开白酒世界的大门——从酿造历史、香型区分,到酿造工艺、专业品评,她逐渐认识到每一杯醇香背后所依托的复杂技术体系。笔记本很快被问题和心得填满,她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条弥漫酒香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周思雅迅速融入公司的研发节奏,先后参与多个核心课题。在《古窖固态酿酒微生物优势菌株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定向培育研究》中,围绕“从古窖的窖泥筛选优势菌株,实现扩大培养并推广应用”的核心目标,她负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离筛选菌株、数据整理及分析等关键工作,为项目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在《人工窖泥配方的研发改进及窖泥制作》课题里,周思雅深入一线,与老师傅一同投身实验。窖泥质量直接关系浓香型白酒的风味,但其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为获取准确数据,她跟踪记录不同配比窖泥的温度与酸度等理化指标的变化以及微生物丰富度,反复实验,最终协助团队优选出稳定可靠的人工窖泥配方,有效延缓窖池老化。
在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过程中,她发现厂里的板栗蒸馏酒缺乏专门的质量控制标准,便主动加入标准编写小组。她对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结合板栗蒸馏酒的生产工艺特点,从原料采购、酿造流程到成品检验,逐一梳理关键控制点,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标准,让板栗蒸馏酒的生产有了明确的质量依据。
针对白酒行业常见的“夏季掉排”难题,她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开展不同度夏工艺对比实验。她坚持每日取样检测,分析酒精度、总酯、总酸等指标变化,积累大量一手数据,并参与编写《浓香型白酒不同度夏方式原酒质量对比》论文,获专业期刊录用,为行业工艺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为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周思雅还积极投身技术钻研与成果转化,其参与的项目《不同质量等级浓香型白酒刘伶醉酒体感官与差异解析及应用》,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奖三等奖。在该项目中,她承担奖项申报材料编写等核心工作,以扎实的文字功底与专业认知,为项目成功获奖提供重要支撑。
站在新酿出的原酒罐前,周思雅舀起一杯清澈的酒液,在灯光下轻轻摇晃:“数据是冰冷的,但酿出的酒是有温度的。我的工作,就是让这份温度更有厚度,也更安全可靠。”这位年轻的发酵研究员,正在用她的专业与坚持,将论文写在芬芳的酒曲之中,为传统酿造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