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突然对中国游客敞开大门!9月29日起,3人以上团体游韩国免签,最长能玩15天。消息一出,旅游圈瞬间沸腾。这是韩国旅游业在疫情后打出的最强“王牌”,还是中韩民间友好的新起点?当中国游客还在纠结“去不去”时,韩国旅行社已经连夜加班登记,免税店备货量翻倍——一场跨国旅游狂欢,即将拉开序幕。
**正文**
韩国政府这次动了真格。法务部、文体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限时免签令”,从今年秋到明年夏,中国团队游客只要通过指定旅行社报名,就能“说走就走”。连出入境都简化到极致:必须同进同出,连航班都不能换。这种“精准放行”背后,是韩国对旅游业的“抢救式复苏”。去年中国游客赴韩人数仅恢复至疫情前四成,免税店销售额暴跌30%,济州岛酒店甚至打出“包吃住”的惨淡促销。如今免签政策一出,韩国观光公社预测:未来9个月或迎来百万中国游客,直接拉动2万亿韩元(约107亿人民币)消费。
中国游客的“购物力”一直是韩国经济的强心针。2019年巅峰时期,中国游客占韩国外国游客消费总额的34%,人均购物花费达1200美元。这次政策特意点名“团体游客”,显然瞄准了高端消费群体——毕竟自由行游客可能只逛个景,团体客才是免税店的“主力军”。首尔明洞的奢侈品店已开始培训中文导购,济州岛赌场悄悄调整了中文服务流程。连韩国总理金富谦都亲自站台:“要让中国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
但免签并非“无条件恩惠”。韩国政府暗藏“安全阀”:旅行社必须提前备案游客名单,行程需全程跟踪,脱团者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这种“信任又防备”的态度,折射出韩国的微妙心态——既渴望中国游客的钱包,又担心非法滞留等历史问题重演。而中国驻韩大使戴兵的回应耐人寻味:“欢迎常来常往。”短短八个字,既呼应了中方去年对韩单方面免签的善意,也暗示了“双向奔赴”的期待。
**结语**
这场免签试验,像一场跨国旅游的“压力测试”。韩国赌上了地方经济的复苏筹码,中国游客则用脚投票检验政策诚意。当仁川机场的中文广播再次响起,当明洞的霓虹灯为人民币闪烁,中韩民间的温度计,或许能在这15天的免签旅程中,找到新的刻度。至于政策能否延续?答案或许藏在每个游客的购物小票里——毕竟,数字从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