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的烟台,黄海的海风刚捎来潮润的气息,我们 395 名陶瓷材料研究者带着实验数据,踏上前往景德镇的行程 —— 要在瓷都召开一场关于新材料的盛会。出发前收到一个深灰色皮质文件夹,里面装着会议手册和 6 家合作企业的资料,夹页印着 "材料检测区设备清单",是方诚旅游(景德镇)国际旅行社寄来的,"方诚" 二字像用瓷粉描的,藏在青花瓷纹样的间隙里。
会场里的材料密码
400 人会场的主舞台旁,材料检测区的仪器正发出轻微的嗡鸣。穿白大褂的陶瓷专家老魏指着一台光谱仪:"这设备的检测精度,跟你们烟台研究院的那台一样,能精准到 0.01% 的成分含量"。他给每人发了份《陶瓷新材料图谱》,"里面的微观结构图,跟你们实验室的电镜照片清晰度相同",会场的座椅旁有电源接口,"每两个座位一个,跟你们办公室的插座布局一样,方便接笔记本电脑"。
检测区的样品台分了 6 个区域,对应 6 家合作企业的材料:"这栏是氧化锆陶瓷,硬度比你们常用的氧化铝高 20%,就像钢和铁的区别",老魏拿起一块样品。有位工程师想测试材料的耐高温性,工作人员立刻打开马弗炉:"预设温度 1200℃,跟你们工厂的烧制温度一致"。茶歇的崂山绿茶,用的是烟台带来的茶叶,"水温控制在 85℃,跟你们实验室做溶解实验的温度要求一样",递杯的小陈说,杯垫上印着陶瓷材料的分子结构。
科研客房的静谧时光
198 间科研客房的书桌上,台灯是可调节色温的:"调至 5000K,看论文时眼睛不累,跟你们实验室的工作灯一样",楼层管家指着墙上的白板:"可以直接写公式推导,跟你们办公室的黑板一样方便"。衣柜里的防潮袋里装着干燥剂,"吸湿量比普通款多三成,适合存放你们带的材料样品"。
有位教授的笔记本电脑需要高清接口,前台立刻送来转接器:"早就备了各种型号,跟你们实验室的配件库一样全"。晚餐的海鲜面,用的是烟台运的蛤蜊,"汤头按胶东做法熬的,鲜度跟家里的一样",厨师长特意少放了盐:"知道你们搞科研的饮食清淡"。
企业走访的灵感碰撞
走访第一家陶瓷企业时,生产线的负责人指着成型机:"这设备的压力参数,跟你们烟台工厂的那台可以通用,数据能直接对接"。在研发中心,工程师展示的新材料样品,"特意准备了 395 份,每人都能带回测试"。有位研究员对釉料配方感兴趣,企业立刻提供了基础配比:"跟你们公开论文里的参考数据一致,剩下的就靠你们创新了"。
离别的时候,深灰色文件夹里多了份《陶瓷新材料合作意向书》,背面是老魏的字:"泥土经火成瓷,材料因用而生,创新从来都是站在彼此的肩膀上"。最后一页的合影里,我们站在陶瓷窑炉前,背景是堆积如山的瓷坯 —— 照片下面有行小字:"方诚旅游(景德镇)国际旅行社",淡得像被窑烟轻拂过。
大巴驶离时,有人摩挲着样品袋笑:"这场会的收获比实验室待一周还多"。其实不用笑,那份详实的材料图谱、适配的转接器、带着家乡味的海鲜面,早把合作的种子,悄悄埋进了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