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愉快暑假也将步入尾声,但很多同学还沉浸在暑期的松弛节奏中,开学后往往难以在短期内适应校园生活规律。为此,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黄洋结合中医“五行五脏”理论,为同学们送上这份开学前健康指南,助力大家以饱满状态迎接新学期。
图源:视觉中国
补心气:保证睡眠,恢复学校作息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气充盛则神清气爽。暑假里熬夜追剧、晚睡晚起的习惯,最易耗伤心气,导致开学后出现心悸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临近开学,保证充足睡眠、恢复正常生物钟是关键。
建议:每天早睡15分钟,逐步调整至22:00前入睡;早晨按上学时间逐步提前起床,用3-5天过渡到校园作息。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可适当服用莲子百合茶,帮助心神收敛。通过“静以养神”,让心气充盈,课堂上才能思维敏捷。
宣肺气: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卫气通过肺的宣发功能散布全身,是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屏障。暑假长期待在空调房、缺乏运动,易导致肺气郁闭,开学后稍遇温差就容易感冒。中医主张“动则生阳”,适宜的运动能宣发肺气、提升免疫力。
建议: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 、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或清晨慢跑、跳绳,通过深呼吸宣发肺气,增强卫气功能。运动需遵循“微汗即止”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耗伤肺气。
运脾气:合理膳食,改善消化功能
脾胃为“后天之本”,暑假里贪凉饮冷、用零食代餐的习惯,易损伤脾阳,导致开学后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问题。此时需以“行气健脾”为核心,调整饮食习惯。
建议:告别冰饮、油炸食品,多吃易消化的食材。可适当食用小米粥养脾阴、炒白扁豆化湿浊、蒸山药补脾气,搭配少量生姜助脾运化。坚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饭后摩腹5分钟(顺时针绕脐揉动)或散步15分钟,能促进脾升胃降,改善消化功能。
疏肝气:避免焦虑,保持平和心态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想到开学后的学习压力、人际适应等问题,有些同学难免心生焦虑,进而导致肝气郁结,久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涣散等情况,从而影响休息和学习。
建议:遇到烦恼时先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肝气平和;多与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及时倾诉宣泄情绪。可用陈皮、玫瑰花煮水代茶饮用,起到理气解郁的作用。
养肾气:定期饮水,不憋小便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液代谢”,暑假旅游时憋尿、久坐打游戏等坏习惯,易耗伤肾气,致肾气不固,膀胱排尿功能减退,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
建议:每天饮水2000ml左右,以凉白开为佳;有尿意时及时排出,养成定期上厕所的习惯。长期坚持可使肾气充盈、精力充沛,听课更不易疲倦。
中医养生讲究“顺时调气”,临近开学的调理,本质是让五脏气血回归平衡。新学期,愿同学们都以健康为笔,书写更精彩的成长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