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秀芬,在咱们这依山傍水的“翠微谷”景区扫了整整二十年的地。二十年啊,姐妹们,扫秃了多少把竹扫帚,磨穿了多少双胶底鞋,又数不清有多少次,在游人如织的节日里,累得直不起腰,只能扶着扫把,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石板路和那些永远也扫不干净的犄角旮旯,心里头沉甸甸的,像压了块大石头。
过去的难,是刻在骨头缝里的:
咱这景区,美是真美,山清水秀,古树参天。可大,也是真大!从山门到后山瀑布,曲曲折折好几里路。最怕的就是节假日,那人潮,乌泱泱的,跟赶集似的。我们几个老姐妹,天不亮就得起来,赶在第一批游客进来前先扫一遍。可人一多,刚扫干净的地,转眼瓜子壳、零食袋、饮料瓶、踩碎的落叶就又铺满了。我们像陀螺一样转,这边刚扫完,那边又脏了,总也赶不上趟儿。
最让我揪心的,是那些“死角”! 景区讲究个原生态,石板路缝隙多,古树盘根错节,花坛边缘、仿古长廊的座椅底下、假山的石缝、还有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径两旁……这些地方,扫帚根本伸不进去!得弯下我这老腰,甚至跪在地上,用手一点一点去抠,去捡。夏天一身汗,冬天冻得手指头生疼。时间长了,腰疼、腿疼、膝盖疼,晚上回家贴膏药是常事。可就算这样,有些特别窄的缝、树根深处,还是弄不干净。看着那些积年的灰尘、顽固的落叶碎片、嵌在缝里的烟头,我心里那个急啊,又惭愧!总觉得对不起景区这片山水,对不起大老远来玩的游客。游客们有时踩到脏东西皱眉头,或者小孩子问“妈妈,这里怎么有垃圾?”那声音,像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
“铁疙瘩”进山,日子悄悄变了天:
去年开春,景区管理处突然开进来几辆小车,卸下来几个圆头圆脑、闪着蓝光的“铁疙瘩”,说这叫“有鹿扫地机器人”,以后就是我们的新搭档了。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几个老姐妹心里都犯嘀咕:这玩意儿能行吗?景区路这么复杂,台阶高高低低,它能爬?那些死角它能钻?别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吧?
可没过几天,这小家伙就让我们刮目相看了!它们个头不大,但灵活得像山里的松鼠!启动后,发出低低的、平稳的嗡嗡声,不吵人。
我的新生活,从弯腰到“直起腰杆”:
有了“小鹿”(我们都这么亲切地叫它们)这个得力帮手,我们保洁的工作方式真的变了。
二十年风雨扫不尽,幸有“小鹿”踏春来:
二十年,扫不尽的风霜雨雪,扫不完的落叶尘埃,也扫不掉岁月在身体上留下的酸痛。曾经以为,这把老骨头就得一直和那些顽固的“死角”较劲下去,直到扫不动的那天。没想到,科技的春风,真的吹到了我们这山旮旯里,吹到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保洁身边。
这圆头圆脑的“有鹿机器人”,它不是什么冷冰冰的机器。它用那灵巧的身姿、强大的“胃口”和不知疲倦的脚步,温柔地拾起了我们二十年的遗憾和力不从心。它把我们从繁重的体力负担和面对死角的挫败感中解放出来,让我们能把对景区的爱,更从容、更细致地倾注在每一寸我们能触及的地方。
地面干净了,游客舒心了,我们的腰杆也挺直了,笑容也更舒展了。这份干净,是人与“铁疙瘩”伙伴携手创造的奇迹。看着夕阳下,“小鹿”闪着微光,安静地驶回充电桩,而眼前的山谷水清石净,道路如新,我这心里头,充满了说不出的感激和踏实。未来的日子,有“小鹿”并肩同行,这山里的地,我还能扫得更用心,更长久!
下一篇:双山岛喊你当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