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刘晓芳
为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智慧,即日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陆续推出【铭科领航・儿科】系列内容。
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深耕中医儿科抽动症、多动症领域,精研辨症理论与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近50年临床经验与学术积淀,守护万千患儿的成长健康。
本系列将汇集王素梅教授及其团队潜心总结儿科疾病科普知识,以及青年医者的跟师临证感悟,记录从"扶土抑木"理论到辨证施治的临床实践之路。
“三伏天”到了,随着北京的天气逐渐酷热起来,家中的小朋友也开始比往常更喜欢喝冷饮、吃瓜果。此时需要提醒广大家长:除了要控制小朋友摄取寒凉食物外,还要对小儿厌食有一定的认识。
小儿厌食是指以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病,多见于1~6岁儿童,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更常见于夏季暑热阶段。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病位主要在脾胃,有两个主要病因:
1.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小朋友由于早产或出生时体重较低等原因,自幼进食量就比同龄人少。随着年龄增长,到幼儿园甚至小学阶段,家长才发现孩子与同龄人相比,身高和体重都落后很多。同时,这些小朋友还伴有面色萎黄、肢体消瘦等症状。部分家长误将孩子面色萎黄当作先天肤色黑,这一点需要家长们留意。
2.饮食不加节制
大多数小朋友都喜爱吃零食,像超市中常见的薯片、彩色糖果,冰箱里的冰激凌、冰棍、可乐等。倘若此时任由小朋友摄入过多含添加剂的零食或冷饮,很容易损伤小朋友的脾胃,进而导致他们吃饭越来越少。此外,平日里家长或家中长辈容易宠爱孩子,要么给孩子提供过多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要么放任小朋友三餐不规律,要么追在小朋友身后喂食等等,这些也都属于饮食不节制的表现。
那么在初步了解了小儿厌食的病因后,回归正题,针对这些情况家长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小朋友的食欲呢?
1.勤晒太阳
无论什么年龄的小朋友都需要多在户外活动,与大自然接触。一方面可以预防近视、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另一方面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强身健体、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平时家长、小朋友在下班、放学后,可以多到公园或小区楼下散散步,跑跑动动。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三餐要规律进食。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幼儿园放学后的小朋友,晚上最好不要和家人一同吃晚餐,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同时,饭前1小时或睡前2小时尽量避免食用零食、点心等。
3.勤摩腹
对于平时消化功能较差的小朋友,家长可每晚为小朋友进行摩腹治疗。家长将一只手的全手掌紧贴小朋友腹部,以脐部为中心,动作轻柔地顺时针按摩全腹3分钟,再逆时针按摩全腹3分钟。
4.吹空调要注意
天气炎热开启空调时,将温度设定在25 - 28度较为适宜。同时,应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能够流通。另外,要留意室内的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用一些容器装上水放置在屋内。此外,还需定期清洗空调的过滤网,并请专业人员或根据说明书指导清洁空调。同时,小儿皮肤娇嫩,出汗较多,其服装用料应具备柔软、吸湿、透气性良好且便于洗涤的特点。
5.夏季专属食疗方
平时在门诊我们医生也经常和前来就诊的家长说,天气热,可以给孩子炖点汤喝,比如丝瓜瘦肉汤、冬瓜瘦肉汤、菠菜紫菜蛋花汤。丝瓜和冬瓜都是消暑祛湿的食物,对脾胃负担也不大。夏季的瓜果种类丰富,孩子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不过,脾胃虚寒的小朋友不宜大量食用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旺盛、痰湿较重的孩子则要少吃桂圆、荔枝等;过敏体质的孩子需谨慎食用芒果、菠萝等。此外,李子食用过多易使人产生痰液、助长湿气,因此建议小朋友们尽量少吃。
温馨提示:食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今天的科普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家长们需要留意,如果家中小朋友因长期食欲不振,出现了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小朋友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