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龙八部》中,鸠摩智就说过:“少林寺,原来是一个暗藏纯色、藏污纳垢之所”,这句话一语成谶。
7月27日,释永信被带走了,但他的倒台却掀起了一场“大地震”。
如今,释永信的房子被绿铁皮封死,收费武僧集体“消失”,景区的入口甚至有警方把守,网友直呼:少林寺要“变天”了。
少林寺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释永信事件,能否让少林寺涅槃?
“释永信时代”落幕
要理解今天的少林寺,我们必须先回到30年前。
1980年代末,一位名叫释永信的年轻和尚,从安徽颍上来到嵩山少林寺,那时的少林寺,香火不旺,僧人寥寥,破败不堪,几乎被人遗忘。
可释永信不一样,他不仅懂佛经,更懂“流量”、懂“品牌”、懂“商业化”,他很有想法,认为少林功夫,是全世界都想学的“中国IP”。
于是,他干了几件“前无古人”的大事:组建“少林武僧团”,全球巡演。
1999年,他率团进军英国的白金汉宫演出,震惊了欧洲,此后,少林武僧团每年都出国演出200多场,更离谱的是,单场的收入有50万美元!
一时间,“少林功夫”成了中国文化输出的“顶流”。
就这样释永信还不满意,打造了少林品牌,注册了795个“少林”商标,涵涉及珠宝、教育娱乐、食品、灯具等。
更离谱的来了,2010年,释永信甚至表示:“少林寺可以上市”,虽然后来因为舆论作罢,但“少林寺”不再只是一个寺庙,而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网友们说他是“少林寺CEO”,倒也名副其实,一句话:释永信不是“和尚”,但他是我国最懂“IP运营”的宗教领袖。
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挣这么多钱,都去哪儿了?
释永信臭名昭著
如果说释永信是“少林帝国”的总设计师,那么,执行他“变现计划”的,就是那些拿着二维码、开着宝马、收着香火钱的和尚们。
曾几何时,去少林寺旅游,不再是“朝圣”,而是一场“消费狂欢”。
有网友表示,当初去少林寺旅游的时候,刚进山门,就有和尚微笑着递上二维码,说“随缘布施”,扫20块还不乐意,和尚还说:“一般都捐100,您再加点吧”。
网友心想:我捐20是心意,你管我捐多少,结果,后面一路被“关照”,连上厕所都被暗示“功德箱在门口”,这哪是“布施”,这分明是“勒索”!
再说少林功夫,以前是少林的“不传之秘”,如今,却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不仅开设了基础班、大师亲授班、包教包会班,就连价格也都非常贵,500往上。
少林寺成为景区后,寺内摆满了摊位:卖佛珠、卖香火、卖开光符、卖少林纪念品,香客进殿拜佛,就有和尚“提示”:捐点香火钱,保佑全家平安。
少林寺的现状
7月27日,少林寺终于发出通告,释永信因为涉嫌与多名女子发展不正当关系、生育私生子、贪污挪用寺院巨额资产,已经被带走了。
有博主去看热闹,结果却发现,释永信的住处已经被绿皮铁皮封住,门口拉起了警戒线,还有专人把守,禁止任何人靠近。
有网友猜测:“是不是在维修”,但博主反驳:“不像维修,因为它连门都焊死了,根本不像要住人。”
收费的武僧也集体“消失”,过去,随处可见的“武僧教学点”,如今空无一人,曾经,拿着二维码收钱的和尚,也“人间蒸发”。
寺内清净了许多,游客终于可以安静地走一走、看一看,不用再被“功德钱”追着跑。
进入少林寺景区,必须要经过警方的检查,路口有警察站岗,气氛严肃,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少林寺一直是“宗教”区域,警方基本不去那里,如今却如临大敌,很明显,就是在防止内部人员串供、销毁证据。
据寺内的工作人员、僧人透露,最近,少林寺要求所有僧人“闭门修行”,不得接受采访,不得对外发言,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查的是谁,大家都提心吊胆。
如今,我国的佛教协会已经注销了释永信的戒牒(相当于佛教的身份证),他不再是“合法僧人”,更不是“方丈”。
释永信时代,正式落幕。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释永信倒了,但少林寺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有网友表示,十年前那场举报是真的,早就该整治了,如今的少林寺,正在上演一场“改革”。
武僧教学停了,纪念品摊位撤了,僧人不再对外接触游客,全面开放财务,但这究竟是“改过自新”吗,还是迫于压力的“临时表演”?
我们不得不问几个问题:释永信是“个人腐败”,还是“整体溃烂”?
他一个人能搞出上千个商标、上亿收入?背后没有团队、没有利益链条?那些开着宝马的武僧,真的只是“个别现象”吗?
释永信虽然是“明面老板”,但他的底下,应该还有一群“影子公司”、“影子僧人”在分钱。
现在查他,只是“砍掉一个头”,但“身体”是否健康,仍是未知数。
少林寺没了门票、没了演出、没了素斋收入,靠什么维持300多名僧人的生活?
靠香火?靠捐赠?一旦财政吃紧,会不会再次“重操旧业”?
释永信之后,少林寺需要一位真正懂佛法、有操守、不贪权的方丈,谁才能担此重任呢?
如果新方丈依然是“释永信第二”,那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结语
愿少林寺,从此“少敛财,多修心”,也愿这场风波,成为少林寺重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