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杰雄
一
把心事放下,按计划出行。
第一个目的地是“麻仔水”。中午从号称云端上的天路——杜步高架桥下来,先在杜步镇一家“财务农庄”用饭,然后前往阳山的麻仔水。
麻仔水,被称为广东版小桂林,是玩水的好去处。站在这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真的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诗意所在。山水交汇之处,一派山清水秀。 因要在落日之前要抵达靘务山,此地游玩时间不会很长。若时间充裕,是可以进一步探索、流连,甚至露营住下来,听潺湲流水,望重峦叠翠,沉浸在自然的气氛里。
山水行程,放松心情;过河戏水,不虚此行。48公里外的靘务山 ,我们到达的时间是17点20分,露营于距离峰顶不远的一个小山村。
汽车往回开1.7公里就可以到达,小山村四面环山,入口处是太平小学,已经废弃多时了,沿着水泥路再往下走五十米,即是我们今晚的露营地。此地有一新建的祠堂,祠堂侧有一大片水泥硬底化的禾坪,正好可以搭帐篷、煮吃食。我们在此晚宴,喝酒、聊天、唱歌,直到一驻村人员趁着夜色,伴着狗的叫声向我们走来。所幸,村民憨厚,并没有赶我们走的意思,于是,与他一块儿喝酒,聊一聊此村的前世今生。
如今谁是村长?当然是眼前这个人,因为,此地除他之外再无一人。新修的祠堂,新铺设的饮用水管道,告诉我们,这里前段时间曾有过盛大的祭祖活动。清明寻根之旅结束,又各自离开,散落山外谋生去了,这里重归寂静。
环视四周,破败不堪的村庄,只住着一个人、一条狗,彼此温暖。也许我们的到来,倒给“村长”一点点惊喜,人气增加,主人热情,狗也不吠了。 “村长”的处所就在不远处,有微微的灯光透出,真是幽静的所在。 “村长”告诉我们,此间曾有50户人家。有点怀疑,因为小。一打听,我们露营的地方,就是旧房子拆了后,形成水泥硬底化的空旷地带。
可以想见,这个地方曾经人烟鼎盛,也就难怪有学校了,只是不知谁耐住了寂寞,甘当山村教师,在此教学。这个小山村叫作太平村。
二
五点钟就起床了,醒来也睡不着了,即使晚上睡得不好。 爬了九百九十九步阶级,登上了云端里的靘雾山绝顶,没有看到日出,也没有看到令人兴奋的云海,阴天天气,周遭都是雾,雾就没那么好看了,成不了风景一观。
“闻说鸡鸣见日升。”将近绝顶,是听到了“喔喔喔”的叫声,但是看不到旭日东升时云蒸霞蔚的万千气象。 绝顶处有一高亭,平台不大,可观日出。有一公鸡和一母鸡驻扎于此,刚才听到的打鸣声就是此公鸡所为。
无端置二鸡于绝顶处,难道彼人也读过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若晴天登顶靘雾山,可以一览英西峰林,可以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更可感受年轻的杜甫登高望远、兼济天下的抱负。
何谓“靘雾山”?常年云雾缭绕,故名为“靘雾山”。诗意的来回答吧:靘倚高岑云雾生,日光一点绛纱明;鸡声早破青青色,更使兹山独得名。 也许广大读者读了拙篇《靘雾山》,还不知道怎样读“靘”这个生僻字 ,那么束篇大家一起来抚热一下这个“靘”字——拼音:qìng ,青黑色,如五代·和凝诗句:“兰殿春融自靘笙。”南宋 · 朱熹《赋水仙花》:“纷敷翠羽帔,温靘白玉相。”元·李谷:“西湖今古靘妆新,一见应知面目真”等等。
学到浓时,自己再效颦一首:“到此应知靘雾新,仙都幽隐望疑真。半山闻处鸡鸣早,一径冲天物外人。”或可供一哂,或由此诗我又回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百游不厌。
三
靘雾山顶,稍停片刻,踏着石阶沿路返回停车处。车转处,群山起伏,夹道小径,迤逦前行。
今天徒步禾仓古道。我们从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方向上来,下山从另一侧往白湾方向下山,徒步起点在清远市 · ——石潭镇南安村委会井洞村。 到达目的地,先探洞。半山腰的溶洞,远远望去,就像是山的眼。未开发的原生溶洞,早有人气,不知道哪位方外高人,据此修炼,白日里云游去了,只剩下锅碗瓢盆显示此地有人居住。几位红尘中人,到此一游。瑞霭出岫,恍疑身在仙境。
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形成的钟乳石、石笋等,触之可感。玉笋奇石,参差峥嵘,鬼斧神工。摸一摸千年形成的石笋、石柱,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所以,我们学会了做“徐霞客”,生命长度谁都不能把握,生命讲究的是利用率,户外徒步正是拓宽生命宽度的最佳选择。
徒步禾仓古道,探洞先来一番感悟。下得洞来,继续前行,进入果园,穿行在山谷间,途经几处村落,然后再走进大山,翻过山坡,才到达古老的禾仓村。 禾仓村山脚处有蓄水池,储存山泉水,天然水库,是过去山民的饮用水源,远山倒映,与水辉映,倒是一幅千年不变的美丽图画,山水画图,摄影永存。
寥落寒山对虚牖。一排土坯和砖石砌成了破旧平房,赫然在目。原始村落,并不荒废,虽不见人影,仍可闻鸡犬之声。但见一群鸡散养在房前屋后,低头觅食;几只狗正无忧无虑,慵懒地走着,对于陌生人的到来,淡定从容,并不狂吠,仿佛一切都是自然的。
苍茫古木连穷巷。几棵参天大树站立村头,俨如世外高人,不知道经历几世春秋。古树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以久特闻。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
小年不及大年,树如此,人何堪。人不能鼠目寸光,止步不前,须知天外有天。 走出村落,这才开始正式走进禾仓古道。
小村外,古道边,山峰叠翠;绿依依,青郁郁,古木参天。古道逶迤,若通天际,一路上风景如画。 处于群山环抱中的原始石阶,过去是禾仓古村与外界发生关联的唯一途径,如今古道已失去了原有用途,随着户外活动的宣传,古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一群人一群人不甘寂寞,走进大山,寻找“乡愁”,俨然成为了户外热门徒步路线。
走在承载历史、融合自然的古道,感受禾仓自然魅力,探究禾仓历史文化,收获属于自己的诗词山河——《行访禾苍古村落》: 山外青山古道深,春前老树自成荫。 数声宛转添幽意,一片荒村啭野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