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游白崖山
李文幸
在2023年11月19日这个晴朗的星期天,早晨八点,我们这群热爱自然的登山驴友共25人,在怀城行政服务中心集合完毕,怀揣着对未知美景的向往,驱车4.5公里前往传说中的白崖山——一个隐匿于怀集县南面诗洞镇境内的神秘之地。
由于导航有点出错的小插曲,我们在途中来回耽误了约30分钟,但这丝毫没有削减我们的热情。10点35分,我们终于抵达了封开县河儿口镇深六村委蓝厂自然村,这里便是我们此次探险白崖山的起爬点。稍作休整后,10点40分,我们正式踏上了征服白崖山的征途。
山路蜿蜒曲折,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时而还有倒下的树木枝杈,横七竖八在挡道,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沿途的风景如画卷般缓缓展开,翠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流、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构成了一曲动人的自然交响乐。我们沿着山坡前行,感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中充满了敬畏与赞叹。
12点58分,我们在一处开阔地的石块上享用午餐,简单的食物在此刻也变得格外美味。饭后稍作休息,我们继续向山顶进发。下午1点33分,当我们终于站在海拔1274米的白崖山顶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眼前是一片壮丽的景象,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白崖山,因该山主峰高耸入云,常年多云雾笼罩,寒冬腊月,满山冰封,一片银白,故名“白崖山”。据《怀集县志》(民国5年版)载:“俗传朔望有灯七盏光明岩谷”,故又称“七星岩”。白崖山(七星岩)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山脉,从东南向西北呈弧状延伸,顶面凹凸起伏,形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山体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历经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无数石洞、石室。东面的“牛一岩”,高3米,宽1米,一条小溪从洞左侧潺潺流过,宛如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而距牛一岩不远处,“王启岩”石室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人坐岩中便能远望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自王启岩继续往上300米,便是传说中的“七星岩”岩洞。洞口狭窄,仅容一人弯腰进入,洞内却别有洞天,三叉四口,长达50多米。据说,在民国15年(1926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匪巢,匪贼横行,危害百姓。然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1926年7月,怀集县南区农民协会协助广西革命军第七军成功剿平了这些匪贼,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和平与安宁。
登上入白崖山顶,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山顶上,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奇石突兀而出,它们或直立、或横斜、或相互垒叠,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有的岩石直立如剑,它们直指蓝天,仿佛是大地的守护者,历经风雨侵蚀,依旧屹立不倒,彰显着大自然的坚韧与力量。有的奇石横斜交错,它们或倚或靠,或相互支撑,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有的奇石竟能相互垒叠,形成了一座座天然的“石塔”或“石桥”。
白崖山(七星岩)顶上大小不一的奇石突兀而出
有的岩石形态酷似龟背和龟嘴,它们或圆润光滑,或棱角分明,栩栩如生,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白崖山(七星岩)顶上的石龟
白崖山(七星岩)顶上的龟嘴石块
有的奇石形如巨大圆蛋,它们静静地躺在山顶,仿佛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神秘蛋卵,无疑为白崖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让人不禁遐想连篇。
白崖山(七星岩)顶上圆蛋巨石
还有些岩石的形状竟与人的屁股颇为相似,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不禁会心一笑。
白崖山(七星岩)顶上屁股石
这些奇石的存在,无疑为这片神秘的土地增添了几分轻松与愉悦的氛围。白崖山,这片被奇石点缀的土地,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
站在山顶,俯瞰着这片被云雾缭绕的山川大地,我不禁感慨万千。白崖山不仅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更以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忘返。
白崖山,还有山羊、山牛、山火鸡等野生动物自由奔跑,有远近驰名的“白崖山茶叶”香气四溢,有山杉、艾松、黄羊木等稀有木材点缀其间,还有药材、冬菇等土特产以及铁、金等矿藏等待着人们的发掘。
此次白崖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伟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白崖山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探索与发现。而我们,也将带着这份珍贵的记忆与感悟,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
笔者在白崖山(七星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