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鹏远。
暑期已到,忙的不行,跟同行交流让我很震惊,可能是老君山市场数十年如一日的火爆,让我有了幸存者偏差,往年到七月中旬同行都该忙着接待了,今年基本上都反应下降了三四成之多,旅游市场确实不景气。
图片源自网络
当然,经济市场,同样有“乱世出英雄”之说,每次市场环境剧变之际,都会涌出大量的新晋品牌、新兴产业等,旅游市场也一样,确实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景区,默默的享受着创新的时代红利。
比较尴尬的是,跟同行交流后,他们的一些观点,让我怀疑怎么做到了景区操盘手的位置上。
观点一:“xx景区游客多,是因为他们资源好,咱们有这个资源,比他们还好。”
关于对资源的看法,就仁者见仁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九百六十公里土地上,有着从未中断的文明,不管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顶尖的不计其数,网络上说的老祖宗严选不假,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郡县制度已经实行了上千年,把生活习惯接近、文化接近、地理分界相对清晰,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组成了两千多个县传承至今,这就意味着,中国最少就拥有2000多个头部的旅游资源。
事实上并没有2000多个头部的景区,实际的情况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做的差强人意。
开发旅游,是把旅游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再卖出去的过程,如果某某景区真有不错的资源,那么市场不理想,大概率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不好。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抖音红利都没了,你说某个景区“酒香也怕巷子深”,我是不信的。
图片源自网络
观点二:“某某景区在抖音上比较火,是因为他们在抖音上花钱多。”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某某景区在抖音上火不一定是花钱花得多,也可能是其他。
在抖音刚火的时候,扩张速度比较快,红利就比较大,很多有网感的景区能够在平台上得到相当数量级的免费流量,抖音确实捧红了不少景区。
现在已经2025年了,抖音已经做本地生活好多年了,尽管“三只羊”没了,但是直播带货依然火爆,抖音也是一个企业,并且是一个互联网企业。
图片源自网络
能够给互联网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自然会有更多的流量倾斜。算法什么的不重要,好像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样,总有一个无形的手在推动市场的走向,抖音平台的流量总会照顾给抖音创造更多直接价值的场景。
还有另外一个表述,给抖音创造价值不是指花费的dou+足够多。
在抖音的算法规则里面,流量到了某个数量点,会爆发另一波更大的流量,那么dou+起到的就是催化剂的作用,不只是抖音,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一样。
如果曝光量完全靠dou+,那么得到的一定是垃圾流量,那么花的钱就是无效推广。
在平台花钱,也是有很深的技巧。
观点三:某某景区做得好,是因为他们营销费用充足,给我那么多钱,我能给某个景区干起来。
以我从业十几年的经历来看,可能因果关系本末倒置了。
是因为景区做得好,才会营销经费充足。不是营销费用充足,景区才做好了。
通常大家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景区,除去有品牌的主题乐园类,有一定的品牌基础,有自己的基本盘以外,绝大部分单体景区,都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在某个关键时间点,做对了某个事情,让景区提升了一个台阶;再到另外一个关键时间点,做对了某件事情,景区品牌再上一个level。
从景区发展的角度来讲,并不是“花钱多”,而是“花钱对”,完成了某个战略任务,因此市场得到了反馈。
通常景区的市场爆发,在时间轴上,远远落后于某件事情做得对。所以我在研究某个景区火的时候,我会找到参与决策的团队询问,之前做对了什么事情,可能是一年前,也可能是两年前,甚至更多。
由于老君山的爆火,我也接待了好多“寻道”的同行,基本上把现有的管理制度都抄回去了,最后基本没啥效果,如果抄作业能够变成考试分数,那岂不是太容易了。
看待景区,不但要看景区本身做对了什么,还要看所处的历史环境,研究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
体量比较大的景区往往忽略了周边中小景区的市场发展,体量比较小的景区也经常忽略周边头部景区的战略,这是很多决策者、操盘手最大的弊端,视野太局限。
应该认真的跟媒体聊,今年或者近期的传播风向是什么;跟ota聊,互联网旅游行业有没有大动作;跟旅行社聊,其他景区有没有好的做法或者反馈;跟网红聊,怎么传播的效果最好。
在时间轴上,可能现在认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举措,放到十年前都是颠覆性的创新。
观点四:招聘的职业经理人水平不行,没把景区做起来。
这句话是某个景区的投资人说的,碰巧这个景区的总经理和其他几位老总,还比较熟悉,从业时间不短,朋友圈是我特别关注的,在来这个景区之前,每次搞活动,光看照片都让人眼前一亮,难能可贵的是,活动的宣传方向完全正确,这点其实是很难得的。
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被投资人吐槽是草台班子,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投资人的水平不行。
经过深入了解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投资人是做工业出身,一是喜欢根据kpi制定预算,二是对财务的流程管理要求极高,把这两个管理习惯放到了旅游行业上。
如果是个年收入5000万以上的景区,有一定的规模,整体影响还不大,可惜是个年收入不到1000万的初创景区,根据他们形成共识的发展目标,前期需要大量的营销投入,不能够按照市场收入比例来计算,其次初创景区需要大量的蹭热点、搞创意,要求快速决策、快速执行,一个创意从汇报到费用下来,半个月过去了,热点早凉凉了。
用这位老总的话说,现在对景区最好的管理举措,就是把我们几个开掉,省点钱,果不其然,没多久就“和平分手”了。
对于旅游行业的投资人,完全低估了一个优秀职业经理人对景区发展的影响。
我以前是有局限的唯物主义,我认为旅游景区的发展,由于原始资源有高低,一定会达到他该有的历史地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现在看以前的我是大错特错。
旅游景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操盘手,甚至核心团队都算不上,一个优秀的操盘手会把一个景区带到不属于它本身的高度,一个认知跟不上的操盘手会把一个不错的景区搞成一泡烂污。
还有很多错误的观点,我不一一罗列了。
文章到这里挺需要一个培训的广告,可惜没有。
打铁还须自身硬,撸起袖子加油干。
旅游人共勉,以上。
上一篇:县域旅游火热 带动文旅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