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烟台、日照、青岛等多地的部分海域、沙滩上出现大面积浒苔。绿色的浒苔成片漂浮在海岸边、厚厚地堆积在沙滩上,放眼望去,“海面成了草原”。不少游客表示,海水变成了“菠菜汤”,影响下海游玩的体验。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17日,黄海浒苔绿潮越过千里岩岛,进入海阳市管辖海域。根据卫星遥感等综合监视监测数据分析,至7月1日,包括烟台海域在内的黄海海域浒苔绿潮分布面积约49425平方公里,综合覆盖面积约712平方公里。
清理浒苔现场。图片来源:九派新闻
7月15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市容景观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近期青岛的九个海水浴场普遍有浒苔,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现已在尽最大努力、最快速度清理,沙滩上基本没有了,但不排除有重新漂上岸的可能。
他表示,上周末第一海水浴场的浒苔量比较大,临时增加了20位保洁人员和一辆垃圾运输车辆来保障相应的清理工作。据统计,13日当天全市九个海水浴场共清理了479.5吨浒苔。“清理掉的浒苔一部分可用作饲料,但相对来说利用率比较低。”
上述工作人员称,浒苔每年七月出现得比较集中,一般会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今年的浒苔已接近尾声,20日左右应该差不多就没了。”
“浒苔的清理压力确实比较大,每年都会在这上面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而且清理时难免会带走沙滩上的沙子,后续还会再进行补沙工作。”工作人员还称,在进行浒苔清理工作时,为保障游客的安全,岸边及清运车上会有广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鲁东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王凯介绍,自2007年起,黄海浒苔每年都会周期性暴发。浒苔的形成是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海水富营养化。
同时,海洋特定区域因其适宜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合适的海流和风向,也易导致浒苔滋生。
多数相关研究显示,浒苔主要形成于黄海南部海岸,如苏北部分浅滩,再加上生物制约因素的缺失,最终导致浒苔大量爆发。
关于浒苔爆发对近岸及海域的影响,王凯分析,浒苔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大:它在爆发式生长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腐烂后还会进一步增加溶解氧的消耗,导致许多贝类、鱼类窒息死亡,对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诸多破坏。
此外,浒苔还会与海洋中的其他藻类、浮游生物竞争阳光和营养盐。在浒苔密集的区域,这些生物无法获得足够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进而打乱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王凯认为,防治浒苔必须多管齐下,制定综合治理方案:
首先,控制污染源,减少陆源和海源的营养物质输入。
其次,加强监管预警,建立防控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及大数据分析,构建全方位监控网络,以预测浒苔的生长趋势和漂移方向;
此外,应做好应急处理,在浒苔爆发初期启动前置打捞机制,且打捞上来的浒苔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加工成生物肥料、开发为生物资源等。
浒苔可食用吗?
海藻是含碘量比较高的植物,在全球约有221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藻,约有10多种被广泛养殖,其中就包括浒苔。在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浒苔都可作为食品或食品添加剂。
此外,浒苔的营养价值很高,一些新鲜苔条晒干后就可以吃。浙江、福建都有用浒苔做的千层饼和月饼,南方沿海居民会将洗干净的浒苔炒出来夹到米饼里吃,北方沿海居民会用浒苔做饼子、包子等。
不过,形成绿潮的浒苔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可能会散发有毒物质。能食用的浒苔一般是人工养殖或在水质清澈的水域采集的。
山东头条news(ID:CNS-SD)综合央视新闻、九派新闻、上观新闻、中国水产
编辑:陈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