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人的夏日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碗面筋汤。
它不像牛肉汤那样浓烈,也不似海鲜汤那般鲜美,却自有一种朴素的力量——面粉、清水、几片银银菜,就能熬出一锅浓汤。它不张扬,却总能让人在炎热的夏日里,喝出一份清凉;在疲惫的傍晚,喝出一份踏实。
小时候的我们,每到盛夏,家人都会做面筋汤。
先把面团揉得光滑筋道,再放进清水里反复揉洗,直到淀粉水渐渐浑浊,面团变成一小块柔软的面筋。这过程像变魔术,明明只是一团面,却能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口感——淀粉水煮后浓稠滑润,面筋则筋道耐嚼。
汤里有时会加一把银银菜,或是撒一把葱花,打一个蛋花。那时不懂什么叫“人间至味”,只觉得这碗汤下肚,整个人都舒服了。
长大后我们,吃过不少精致的汤羹,却总在某个清晨,突然想起那碗朴素的面筋汤——原来最简单的味道,才是最深的牵挂。
面筋汤的妙处,在于它的“物尽其用”。
洗面筋剩下的淀粉水不浪费,煮成浓汤;面筋不浪费,切成小块煮进去。这种“一物两吃”的智慧,是老一辈人勤俭持家的缩影。
现在的我们,习惯了外卖和速食,很少再为一碗汤费工夫。可有时候,恰恰是这些需要耐心等待的食物,才能让人真正慢下来,感受生活的滋味。
你喝过面筋汤吗?
你记忆里最温暖的一碗汤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