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全球人都流行来中国旅游,这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体验。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旅游资源宣传得越来越多,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往中国跑。
热门旅游城市就像个大汇聚地,世界各地的人都往这儿来。
北京、上海、重庆这些地方,景点从早到晚全是人,热闹得不行。就说北京故宫,每天大量游客排着队进去,就想看看古代皇家宫殿啥样。
上海外滩也特别吸引人,白天能看到现代化都市建筑,晚上璀璨的灯光能让无数游客停下脚步。重庆的洪崖洞,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外国游客看了都忍不住拍照。
这些热门城市的景点各有特色,像星星一样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
旅游要发展得好,得有好的市场秩序,所以相关部门一直在打击黑心商家。
之前有些景区为了眼前利益干坏事,结果游客少了,当地旅游形象也受损了。
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就是不想让这种事再发生。旅游市场就像个大舞台,大家都守规则,舞台才能更精彩。
一砖一瓦皆历史
历史学家常说“一座山海关,半部明清史”,这话真没错。
山海关建关能追溯到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北元残余势力,让大将军徐达在这儿建关设卫。从那以后,山海关就见证了很多历史。
明清易代的时候,山海关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说中引清军入关,多尔衮带着军队长驱直入,开启了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想象一下,当时战火纷飞,山海关的每块砖石好像都在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近代以来,山海关成了抗击外侮的前哨。1900年义和团在这儿阻击八国联军,1933年又靠着关城顽强抵抗日军。
这座“天下第一关”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巅峰之作,还是一部刻在砖石上的立体史书。
当你站在山海关斑驳的城墙下,摸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光滑的砖石,能感觉到每一块都浸透着王朝更迭的硝烟,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车轮声。
首个“被除名”的5A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山海关成了旅游景区。
古老的城墙、雄伟的“天下第一关”、碧波荡漾的老龙头,这些景观大家都争着去打卡。
2007年,国家旅游局评首批5A级景区,山海关是河北唯一入选的。本以为它能发展得顺风顺水,结果却不是这样。
游客多了,景区里的商家也越来越多。
有些不良商家开始耍心眼儿,虚高标价、强买强卖、卖假货,还明目张胆地欺诈游客。
而且这些乱象一直没人管,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游玩体验。游客满怀期待来,遇到这些糟心事,对山海关的印象就变差了。
2015年,国家旅游局调查后,把山海关的5A称号给“摘牌”了,这是我国首次对5A级景区进行最严厉的处罚。
之后三年多,景区全面整改,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到2018年11月,山海关才重新获评5A级。
不过形象受损后很难恢复,就算重回5A行列,人气也不如从前了。
但其实现在的山海关还是值得去的,暑假带着孩子来,感受带着历史韵味的海风,孩子能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山海交织的壮美画卷
山海关在渤海之滨和燕山山脉交汇处,有厚重的历史,还有自然的壮美。
它就像一幅慢慢展开的山水画卷,得静下心来才能品出它的美。
它不像江南园林那么精巧,也没有皇家宫殿那么富丽堂皇。
清晨,关城在晨光中渐渐清晰,灰色的城墙顺着燕山余脉蜿蜒到远处的山峦。
城墙上的雉堞像沉默的士兵坚守岗位。
这些砖石大多是明代的,民工们铺黄土、用石夯反复敲打,再铺砖石,才有了现在气势恢宏的城墙。
登上城楼,能看到渤海泛着金光,几艘渔船慢慢驶向远方,海风带着咸味和凉意。
关城里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很光滑,两旁是朴素的民居和小店铺,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吵闹,保留着真实的生活气息。
这种市井生活和关城的雄浑搭配得很好,构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角山长城不像八达岭那么整齐,多了些野趣。
石阶高低不平,有些地方还是原始石砌的样子。但正是这样,能让人更感受到长城作为军事工程的本质,实用比美观重要。
山间野花从砖缝里长出来,紫色的荆条花、黄色的野菊给灰暗的城墙添了亮色。
登上最高的敌台,能明白别人说的长城的沧桑感和深厚底蕴。
傍晚去老龙头最合适。
这里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石城伸进渤海,像巨龙之首在喝水。夕阳下的老龙头比白天柔和很多。
阳光洒在海面上,染红了古老的城墙,沙滩上有几块大礁石,海浪拍打着溅起白沫。
坐在礁石上,看着太阳慢慢沉入海平面,能看到山海关最温柔的一面。
山海关还有很多原始风貌的野长城,砖石斑驳,爬满藤蔓,每道痕迹都在讲岁月的故事。
就像一本尘封但保存完好的古籍,书页有点泛黄,字迹却还清晰。
山海关城东的凤凰山有孟姜女庙。小庙藏在关城东边,红墙灰瓦,被古树围着。
院里有块“望夫石”,据说孟姜女哭长城时就站在这儿。
故事虽然悲伤,但庙前的老槐树每年都长新叶子,香火缭绕中,大家更愿意记住那份忠贞和坚韧。
夜幕降临,城楼和城墙被灯光照出金色轮廓,夜市也热闹起来。
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大多是当地特产和手工艺品,喜欢的游客可以买些回去当纪念。
山海关的美不在那些明显的壮观景象里,藏在一块块斑驳的城砖中,在守关人的记忆里,在当地人简单又充实的生活中。
它不刻意讨好游客,就静静地立在那儿,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和尊严。
它不只是地理上的关口,还是连接古今、山海、历史和现实的桥梁。
这种朴素又持久的美,也许就是山海关最动人的地方,它等着更多人去发现它外表下的深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