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少吃主食总没错吧?”这是很多糖尿病人的常见想法。确实,米饭、面条、馒头这类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于是有些人为了控制血糖,就拼命减少甚至不吃主食。这样做真的能管住血糖吗?结果可能恰恰相反,甚至更危险甚至是致命的,为什么呢?
首先,少吃主食不等于控糖成功。控制血糖,关键在于“稳”,而不是简单的“低”。一味地少吃主食,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反而对身体伤害更大,这是因为:
血糖是身体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最基本的“燃料”,主食吃得过少,“燃料”严重不足,就像汽车没油了一样。各个器官组织的生理活动没办法正常进行。这时身体就会启动“应急模式”,试图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能量,反而可能导致**糖代谢更加紊乱**,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由于食物来源的葡萄糖太少,最直接的风险就是发生低血糖,出现头晕、心慌、手抖、冒冷汗、甚至昏迷,这些症状非常危险甚至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处理。这种情况下,机体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大量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脂肪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酮体”的物质,如果酮体产生过多,堆积在血液里,就会引发一种非常凶险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危及生命。
一旦因为主食吃太少发生低血糖,身体会启动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分泌大量升高血糖的激素比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试图把血糖升上来,往往会导致血糖短时间内飙升,形成“低血糖高血糖”的不断变化的恶性循环。研究证实,这种忽高忽低波动的血糖,就像蹦极一样,比起单纯高血糖对血管、神经等的损伤更来势汹汹,极大地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由此可知,糖友不能不吃主食,少吃也要有底线,一般建议是每天吃4-6两,最低不应少于2.5两,这是维持基本生理活动和避免上述风险的关键量。需要注意的: 这个2.5两的“两”指的是生米、生面的重量,可以粗细粮搭配, 用糙米、燕麦、藜麦、杂豆、薯类代替部分精米白面,利用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的特性,更稳定地控制血糖。
你明白了吗?点个赞转发给更多糖友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