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里郁郁葱葱的芋头正等待收割。 人民网 枉源摄
人民网海口7月10日电(枉源) 龙泉镇五一村的万亩田洋上,南渡江的甘泉静静流淌,富硒土壤在温润气候中孕育着一种独特风物——五丰香芋。
这凝聚“天时地利人和”的珍宝,凭借其魁梧身形(单重可达6-7斤)、褐色粗糙外皮下那布满细密槟榔花纹的雪白肉质,以及烹饪后馥郁的香气、粉糯细腻的口感,成为食客舌尖难以忘怀的味觉记忆。
五丰香芋喜获丰收,村民正忙着分拣称重。 人民网 枉源摄
珍品香芋,市场热捧供不应求
“这款芋头50多年前我小时候就在种,好吃,家人都喜欢!”村民吴其东抚摸着新收的香芋,笑容里满是自豪。耕耘十载的他今年种了六亩,芋头地平均亩产可观,地头收购价稳定在每斤3-4元。
这份土地的馈赠,正源源不断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市场完全供不用求!”采购商正忙着分拣芋头。 人民网 枉源摄
收购商吴秋霞的电话响个不停:“市场反馈太好了!好几个市场的客户追着问有没有货,简直是供不应求!”她描述着火爆的销售场景——自己负责的两个档口根本不够卖,其他市场的客户也争相抢购,甚至愿意预付定金锁定货源。
目前批发价格已攀升至每斤4.1元左右,仅龙泉镇五一村一地近期就已从农户手中收购超过20万斤,平均收购价达3.5元/斤,丰收的喜悦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农民腰包的充盈。
“凌晨就开始采挖了!” 满满一车新鲜出土的五丰香芋。 人民网 枉源摄
天灾挑战未阻发展,科技与产业链破局未来
五丰香芋作为龙泉镇的“明星农产品”,其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龙华区龙泉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翔介绍,产业规模曾一路壮大,至2024年全域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然而,去年“摩羯”与“贝碧嘉”台风的肆虐重创了种苗基础,直接导致2025年种植面积暂时缩减至约1500亩。
面对天灾带来的挑战,当地政府精准施策,为产业韧性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赋能种苗根基:龙泉镇已成功开展组培苗试验,正大力推广组培脱毒种苗,从源头保障种苗充足与品质提升,为恢复并扩大种植规模筑牢基础;延伸链条提升价值:此外,龙泉镇还积极尝试发展粗加工,与外部企业达成芋头条、芋头片等加工产品意向订单。
此举以“订单农业”形式反向推动农户扩大种植,既拓展了市场销路,也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和整体附加值。
芋头按“体型”大小分装归类。 人民网 枉源摄
丰收,在品质与希望的土地上延续
今年的五丰香芋丰收,其意义超越了单纯的产量数字。它是独特风土与匠心耕作的胜利——凭借卓绝品质在市场上赢得热烈追捧,供不应求的盛况印证了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它更是产业韧性的彰显——在自然灾害导致规模暂时受挫之际,政府以科技为犁、以产业链为锚,带领农户破浪前行。
当消费者品尝着那粉糯香甜的芋头时,唇齿间萦绕的不仅是五一村水土的精华,更是一个农业特色产业在风雨后坚定成长、迈向更广阔未来的希望之味。科技育苗的嫩芽已在田间萌发,加工产业链的蓝图正在绘就,五丰香芋的下一个丰收季,必将承载着更多期待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