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雨,洗去竹桥村青石板路上的蒙尘。江西省金溪县的这座古朴小村,在草木清香中苏醒,迎来新一批参观者。
带领着学生们行走在竹桥村错落有致的古宅之间,荆楚理工学院教师陆林枫连连称叹。
“没想到这里保护得这么好。”陆林枫说,“震撼蛮大的。”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无人机照片)。7月9日,来到金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荆楚理工学院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的师生在竹桥村参观调研。
陆林枫还有一个身份——心学鼻祖陆九渊的第25代裔孙。陆九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南宋抚州金溪(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曾任荆门军知军。
近千年的血脉联系,吸引陆林枫连续三年从荆门来到金溪。
“当地对文化传承和复兴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陆林枫说。
7月9日,来到金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学生在竹桥村调研古建保护和文旅发展等情况。7月9日,来到金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学生在竹桥村就古建保护和文旅发展等情况与当地村民交流。
今年夏天,陆林枫老师带领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来到金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古村落的活化利用。
在这片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的土地上,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7个中国传统村落、1.16万栋明清古建筑正在焕发新生。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无人机照片)。7月9日,金溪县第二中学学生在竹桥村绘画写生。
2018年起,金溪县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启动“拯救老屋行动”,筹措资金8000万元,对1000余栋濒危古建筑实施抢救性修缮。2020年,金溪县创新古村古建筑收储托管机制,托管后的古建筑产权不变,投资人可以用古建筑经营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古村落金融贷”。房主可收取租金,或入股参与古建筑经营分红。
同时,当地创新建立“古村落电子户籍”,为每栋古建筑建立包含建筑年代、结构特征、历史名人等内容的数字化档案,将美丽乡愁永久留存下来。
竹桥村是金溪县众多古村落中的代表,其历史悠久,现存明清古建筑109栋,是享誉古籍收藏界的“金溪书”重要发源地与承印地。
7月9日,一名工匠在竹桥村苍岚山房展示传统雕版印刷技艺。苍岚山房曾是竹桥村学子读书的学堂,也是雕版印刷作坊。7月9日,一名小朋友在竹桥村苍岚山房体验雕版印刷技艺。苍岚山房曾是竹桥村学子读书的学堂,也是雕版印刷作坊。
7月9日,两名当地少年儿童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玩耍。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风古韵、留住美丽乡愁,当地不断提升竹桥村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修缮文隆公祠、苍岚山房、余氏大屋等古建筑,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中医康养、特色民宿等产业……这个昔日鲜有人问津的贫困村、落后村摇身一变,跻身中国最美村落。2024年,竹桥村接待游客51.43万人次,带动农户增收300余万元,成为集文化体验、非遗研学、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活态古村”典范。
7月9日,金溪县自媒体主播在竹桥村通过网络直播助力当地特色水果“金溪蜜梨”销售。
在距陆九渊老家不远的金溪县陆坊乡旸湾村,另一场“文化复兴”也在上演。始建于元代的青田书院早年被毁,2021年初,金溪县“85后”青年洪志文将自家祖宅老屋进行修缮,重建了青田书院。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书院将村中的古建老宅和周边环境一起,逐步改造、精心盘活、适度新建,发展为数座民居的建筑组合。曾经杂草丛生、老屋坍塌的旸湾村,如今华丽变身,成为田园耕读的世外桃源。
7月9日,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中门楼前,金溪县青田书院院长洪志文(右一)向来到金溪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荆楚理工学院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师生介绍竹桥村文化传承和古建保护等情况。
“古村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具象载体,走进古村就能有具体的感知,这是青少年在课堂上无法去感受到的。”金溪县青田书院院长洪志文说,“古村保护,保护的不仅仅是老房子,还有那些老房子老物件所承载的文化”。
“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乡村,去发现乡村里的文化之根。”洪志文说,“希望更多有情怀、有能力的青年走进乡村,共同参与建设既承接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有生命力的乡村。”
于飞檐黛瓦间触摸历史,在田园诗画中体味乡土中国。古风古韵的村庄,吸引来的不仅是游客。
跟随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队伍,熊淽沫也在今年夏天来到竹桥村,参与调研古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为乡愁的延续贡献青春力量。
7月9日,金溪县第二中学学生在竹桥村绘画写生。
古村之行,让传统文化从书本上枯涩的文字,变成了熊淽沫脑海深处的鲜活印记,也让这名大二学生对古村落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
“古村落不是凝固的建筑标本,而是‘民居、习俗、技艺’与‘人’共生共息的活态生命体,是先辈们汗水浇灌的智慧结晶,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熊淽沫和同学们一起,丈量着竹桥村每一块青砖的温度。
7月9日,游客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观看“手摇狮”表演(无人机照片)。
触摸百年窗棂的木纹、聆听传承者口中的故事,让包括熊淽沫在内的年轻人逐渐明白,文化自信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源于对脚下土地的深刻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笃定认同。
“古村绵延的文化根脉使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古建筑蕴含的先人智慧令我们对文化自信愈发笃定。”连日来的社会实践让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大一学生徐嘉豪深有体会。
身为广告艺术专业学生,徐嘉豪计划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利用专业特长,帮助设计古村IP形象和文创产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巧思。
这是7月9日拍摄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无人机照片)。这是7月9日拍摄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竹桥村(无人机照片)。
竹桥村口,金色楹联在日光下格外醒目。洪志文继续带领着学生们在古宅古建中感受传统文化,熊淽沫和同学们则踏访竹桥巷陌,努力寻找着为古老村庄注入新活力的答案。
在这座“活着”的博物馆里,一双双年轻的手,正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向更远的未来。
记者:刘金海
下一篇:普洱茶的高级感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