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成都7月10日消息(记者 昌思荣 见习记者 唐诗敏)当神秘的北纬30°线如一条隐秘的脉络横穿四川腹地,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奇迹与人文密码正等待被解码。由央广网特别出品的大型地理人文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第四集《茶之故乡》将于今日14:14在CCTV10播出。《茶之故乡》将镜头聚焦四川雅安,探秘一盏茶汤中隐藏的千年文明密码。
雅安市位于中国北纬30度线,是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的交界地带。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年均降雨量达1800毫米以上,温润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蒙顶山作为核心产区,更是被誉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附近的乡民们依山就势开垦梯田种植茶树,这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自然的选择。
雅安蒙顶山茶场(央广网发 雅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茶之故乡》镜头中的雅安,每一片茶叶都缠绕着山水的灵秀,每一缕茶香都浸润着千年的光阴,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雅安茶画卷”。
《沿着纬度听中国》摄制组在雅安进行拍摄(央广网发 《沿着纬度听中国》摄制组供图)
据了解,蒙顶山上茶是唐代的贡茶,在历史上有着尊贵的地位。而南路边茶,则是雅安独特的产品,民间又称之为藏茶。在高寒缺氧的藏区,藏茶因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成为藏民们补充营养的必需品。“宁可一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茶”,这一缕悠悠茶香,不仅为藏区人民的饮食习惯打上深刻烙印,更成为茶马古道上流淌千年的文明密码。
“我们从小就喜欢喝雅安这边的茶,因为茶里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深受藏区人民的喜爱,所以我们就一直按照这个口味来做,而且茶场门口就是318国道,整天都有往西藏、青海各地跑的车子,藏茶一生产完,马上就能运走。”加央尼玛说道。历史上藏族同胞是喝茶不做茶的,本集《茶之故乡》记录的加央尼玛和他的父亲,是藏人做茶第一家。
藏茶茶窖(央广网发 雅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茶叶逐渐成为藏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为解决长途运输难题,聪慧的制茶人将茶叶进行紧压处理,藏茶由此诞生。在漫长的岁月中,藏茶沿着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茶香融化了雪域的严寒。而今天现代化的自动流水线,使藏茶的量化生产成为可能,制作工艺也日益完善。当茶砖压紧的那一刻,藏茶便带着古老又崭新的时代印记,继续书写两地间茶香氤氲的动人故事。
中国藏茶村(央广网发 雅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曾经,西汉时期的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棵茶树,首开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在岁月的沉淀中,茶的标签始终在变,但它的源头终究不会改变。如今,雅安的茶园依旧青翠,茶马古道的遗迹虽已斑驳,但茶香却从未消散,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融进青山绿水,藏在寻常巷陌,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烟火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