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迪拜7月9日电 (记者管克江)奇什拉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座军事要塞遗址。近年来,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文化区,聚集了众多音乐家、画家和诗人,以及前来“打卡”的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
奇什拉始建于1861年,当时伊拉克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之下。23米高的钟楼当时是巴格达最高建筑之一。伊拉克历史学家穆罕默德·哈希姆说,奇什拉钟楼的钟,不仅在准点报时,也是伊拉克历史的讲述者。据考证,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六十进制,将一天分为12个“双小时”,每个“双小时”又被细分为60个“份”,每个“份”再细分为60个“小份”。这种六十进制的计时系统,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小时、分钟和秒的计时方式。
奇什拉紧邻底格里斯河,旁边就是巴格达最古老的街区之一穆塔纳比大街。这条大街得名于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弟弟穆瓦法克。
由于奇什拉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独特地理位置,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文化聚集区。文物爱好者穆罕默德·阿尔万热爱伊拉克文化,为此在奇什拉钟楼旁建了一个“和平之家”博物馆,展示自己收藏的老古董、旧物件。画家艾哈迈德则表示,他每周末都到这里来“练摊”,展销自己的绘画作品。
底格里斯河畔的奇什拉区。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一名街头艺术家在给一名小女孩画像。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穆罕默德·阿尔万展示自己收藏的老物件。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一名参观者在欣赏一个旧铜壶。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
一名小商贩。人民网 伊纳斯·易卜拉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