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上,生存的地方可以孬,生活的心境不能孬”。永州这一趟,让我深以为然。
一、山水泼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永州的山水,是一幅被岁月浸润的水墨画。驱车入湘南,第一站便到了云冰山。这地方横跨湘粤两省,平均海拔1200多米,冬有冰挂,春有杜鹃,四季皆有云海翻涌。站在西峰岭的铁索桥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云海,远处山峦若隐若现,恍若仙境。当地人说,这里是南北气流交汇之处,独特的小气候造就了这等奇观。我去时正值初冬,山间草木结满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恰似童话里的冰雪王国。
零陵古城的山水,则多了几分人文气息。漫步在古城墙下,抚摸着历经风雨的砖石,仿佛能听见千年时光的回响。登上东山之巅,俯瞰古城全貌,街巷纵横,青瓦白墙,远处潇水如带,蜿蜒而过。范仲淹笔下的“南极潇湘”,曹雪芹描绘的“潇湘馆”,皆源于此。这里的山水,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化作一种审美意境,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二、石刻千秋,字里行间藏风骨
浯溪碑林,是永州的文化灵魂。沿湘江而行,苍崖石壁间,505块摩崖石刻星罗棋布。唐大历六年,元结与颜真卿在此留下《大唐中兴颂》,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站在石刻前,只见颜体楷书雄浑大气,历经千年仍锋芒毕露。黄庭坚曾感叹“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这份对文化的敬畏,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人心。
九嶷山的舜帝陵,更是人文荟萃之地。作为中华民族始祖舜帝的陵庙,这里气势恢宏,结构严谨。陵庙内的碑刻、楹联,记载着舜帝的德政与传说。漫步其间,仿佛能感受到远古文明的厚重与庄严。永州的山水与石刻,就这样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三、烟火人间,舌尖上的乡愁
永州的美食,是一场味觉的盛宴。东安鸡和永州血鸭,堪称湘菜中的瑰宝。东安鸡集鲜、香、麻、辣、酸五味于一体,鸡肉鲜嫩爽滑,汤汁浓郁醇厚。制作这道菜,需选用当地土鸡,经卤制、切分、炒制等多道工序,四十分钟方能出锅。永州血鸭则以皮酥肉嫩、香辣咸兼备著称,鸭血与鸭肉完美融合,入口即化。如今,这两道美食已发展成预制菜产业,通过电商走向全国,让更多人能品尝到地道的永州风味。
在零陵古城的街头巷尾,还有许多令人垂涎的小吃。喝螺、唆螺,鲜香麻辣,让人欲罢不能;酿豆腐、糍粑,软糯香甜,充满乡土气息。当地的米粉更是一绝,汤底浓郁,配料丰富,清晨来上一碗,一整天都元气满满。永州的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四、民俗摇曳,千年瑶寨的密码
勾蓝瑶寨的洗泥节,是一场充满烟火气的狂欢。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瑶胞们春种结束,洗脚上岸,以舞龙舞狮、祭“谷神”、摸鱼等活动庆祝丰收。我有幸参与其中,与瑶民们一起跳长鼓舞,品尝洗泥宴。席间,瑶家妹子端着竹筒酒,唱起敬酒歌,歌声悠扬,酒香四溢。夜幕降临时,篝火燃起,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述瑶寨的传说,看年轻人表演瑶族武术,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质朴的年代。
2025年的“村晚”,则让我看到了永州乡村的新活力。在新田县的文体中心,农民T台走秀、非遗市集、文艺表演等活动精彩纷呈。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踩着时尚的节拍,展示着乡村的变迁;东安剪纸、江永女书等非遗项目,在市集上焕发新生;《宝珍是个好姑娘》《英雄陈树湘》等节目,讲述着永州的红色故事。这场“村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五、方言俚语,藏在市井里的活化石
永州方言,是打开这座城市的另一把钥匙。“晓了险火”是厉害的意思,“打摆子”形容人紧张得发抖,“麻拐”则是青蛙的别称。走在零陵古城的街巷里,听着当地人用方言交谈,仿佛置身于一个鲜活的语言博物馆。在勾蓝瑶寨,瑶民们用瑶语唱着古老的歌谣,歌词里藏着瑶族的历史与智慧。
“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呼吸,它生长”。永州方言,正是这样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一句“港屋滴话,你要懂味滴”,道尽了永州人的热情与直爽;一句“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就穷”,蕴含着当地人的生活智慧。
从永州回来,行囊里装满了山水的灵秀、石刻的厚重、美食的醇香、民俗的热烈和方言的韵味。这座被柳宗元誉为“山水异态”的城市,用它独特的魅力,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正如贾平凹所言,“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永州,便是这样一个能让人找到兴致的地方。它的美,不在浮华,而在骨子里;它的韵,不在表面,而在血脉中。倘若你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不妨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它的每一寸肌理,每一丝气息,相信你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座“最永州”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