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社区厨房因独特美食,吸引不少市民来尝鲜,同时也成为“巴铁”们慰藉乡愁的地方。
老板娘为食客们拿餐具。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萌 文/图)清晨6点的梅林街道上,一间名为崆峒坊社区厨房的店铺里传出石磨转动的声音。“当初教她磨米浆,差点把石磨掀翻了。”开店五载,看着妻子如今娴熟的手艺,秦先生感慨万千。秦先生的妻子是一位巴基斯坦女士,这对跨国夫妻将两国传统美食融合在一起,碰撞出独特的美味,而店里最负盛名的,正是那道“网红”咖喱肠粉。
小店从5年前悄然起步,到今年乔迁新址,小小铺面仿佛一个微缩的跨国美食展台:清晨主打滑嫩鲜美的广东肠粉;午晚时分,自选快餐的烟火气便与秘制巴基斯坦咖喱角、喷香炸三角饺的异域风情奇妙交融。
“网红”咖喱肠粉这道美食的创意,源于一次食客的“无心插柳”。“原本咖喱和肠粉是分开售卖的单品,”秦先生回忆道,“很多客人会把点的咖喱酱直接浇在素肠粉上,还有老饕热情推荐让我试试组合。我一尝,这搭配既新颖又美味,就干脆推出了这个新产品。”金黄酱汁淋在雪白肠粉上的诱人照片甫一上网,便收获了上百点赞。
“咖喱遇上肠粉,就像我们的家庭一样,不同文化碰撞,开出意想不到的花。”早年留学深圳的秦太太中文流利,带着巴基斯坦人特有的淳朴热情,将每位进店的客人都视如家人。“虽是外国老板娘,却让人有回家的亲切感。”一位老顾客这样评价。店内每道巴基斯坦小吃的核心原料都是从巴基斯坦带来的,炒制工艺也恪守传统,让在深的巴基斯坦老乡尝到“家乡的味道”。这些“巴铁”在慰藉乡愁的同时,也感受着中餐的魅力。
“学了汉语,再学中餐,这可比学语言难多了!”秦太太坦言创业艰辛,“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时间休闲,但赚的每一分钱都踏实安心。”她的坚持,无意间架起了一座“中巴文化桥梁”。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同胞通过网络认识了肠粉,了解了中国饮食。夫妻俩还将深圳生活的点滴拍成视频分享到巴基斯坦社交平台,镜头里生动鲜活的现代中国,常让故乡亲友惊叹“比电视里看到的更精彩”。
当餐饮界掀起全自动肠粉机风潮时,这家小店却“反其道而行之”。秦先生坚持在橱窗内展示古法石磨工艺,秦太太则现场手工炒制咖喱、玛莎拉等香料,将传统技艺化作一道风景。同时,他们大胆创新,研发出如巴基斯坦鹰嘴豆泥咖喱配中国拉面的新型“酱面”等融合菜式,同样赢得了食客们的喜爱。
夕阳西下,小店依然热闹。秦先生守着石磨,秦太太搅动着香气四溢的咖喱锅。当又一盘金灿灿的咖喱肠粉端上桌,食客们满足的笑脸映在夫妻俩眼中。“就想让更多人尝到这种融合的味道,”秦太太擦擦手,笑意盈盈,“就像我们俩,在一起,日子才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