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征集,想看看大家的爸妈到底有多会吃,没想到留言区直接爆了......10多页长投稿,讨论得好火热!
来自吃货大省广东的朋友们率先沸腾:论会吃,谁比得过我们家里的“老广”?
还有的朋友不语,只摆出一张家宴照片,满桌的山珍海味,就足以说明他们家长辈有多会吃、多会做。(投稿来自@Liquorice👇)
为了吃而旅游的爸妈在别的号很常见了,但在今天的合集里,你还能看到为了吃搬家的,为了吃买房的爸妈......
同事感叹:原来这不是夸张修辞,是现实。
看完大家的故事,我们一个最大的感受:
不愧是美食公众号的粉丝......只有爱吃、会吃的吃一代爸妈,才能培养出大家这么可爱的吃二代读者。
高手在民间,我们整理了大家的故事,一起来看看,爸妈长辈是怎么在吃这件事上大显神通的。
请往下查找自己的同款爸妈👇
会吃的爸妈长辈舌头仿佛开过光一口辨别食材好坏化身各种“食物警察”随时对不合格的食材出警狙击
@JAN(IP广西)
我爸,一位默默无闻的🐔白切鸡警察,不仅一口辨别饲料鸡和土鸡,还能较为准确地报出鸡龄、是否阉割,甚至略知它生前的饲料配比……
@蜘蛛(IP广东)
“不仅一口辨别饲料鸡和土鸡,还能较为准确地报出鸡龄”,这不是很正常么?
我家长辈还能吃出是否真土猪,牛肉新不新鲜,海鲜生不生猛,青菜有没下很多化肥,农药有没有超。
🐧:不是,你们两广爸妈人均都是食监局出身吧??
@苏希的soucis
和东莞朋友爸妈一起吃饭,一道烧鹅等了半小时,说是现烤的,但上菜后发现盘底汁水很多、不干爽。
朋友妈妈越想越不对,按照东莞人的标准,这样的烧鹅不合格;越想越不满,现烤的烧鹅怎么会水汪汪的,一定是隔夜回炉了。当即起身要去后厨去看个究竟,最后被服务员拦住了。
至此,见识过东莞人对烧鹅认真严谨的超高要求和超强执念。
@四七🦒
海鲜新不新鲜我妈一闻就知道了!
不要低估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味觉,而且她们吃过的好东西,我们长大以后可能都吃不到了。
@ギン
带我爸去鱼庄,他进门看了一眼鱼缸,表示坚决不吃饲料鱼。店家介绍是水库鱼,我爸反问:“我还看不出来嘛?”
最后?最后咱也没吃上鱼。
@Irene li
我爸吃一切水产品,可以脱口而出:野生、半野生。
@大龙
我爸爸:杭州的猪肉没有猪味儿😤
我:什么是猪味儿
我妈妈:反正就是不好吃
我:杭州哪里有好吃的
🐧:还好了,这还不是杭州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小土豆
我的爸爸!无情的大米检测机器。经常说这个米好吃,这个米是哪边的,这个米放了很久,这个米跟XX放在了一起。
我真的疑惑,不都是差不多的吗??我只能尝出来香或者不香,水多或者是水少。
🐧:有没有懂行的大米博士评论区给 @小土豆 解释一下?
@yoyo
坐标潮汕,吃货大省中的吃货地区,身边的长辈对进过冰箱的食材不屑一顾。
哪怕是普通的猪肉,那也得是刚宰杀好尚带温热的,才是上品。在他们眼里,吃预制菜的人都很可怜。
@流心奶黄包
我妈,第一次喝到HPP椰子水的时侯,立刻就说:这个最好喝,有椰子的味道…....
@叉烧蛋卷
高光时刻,30年前的杭州,如果有新开的饭店没请我爹去吃个“试菜宴”,多半一年后倒灶的日子就会来……我爹当年是城里出名的吃客。
岁月不饶人,他10多年前胰腺炎反复发作,已经各种忌口了。现在老头儿还能呼朋唤友的回忆回忆当年,但只配自己做“小份清淡饮食”了。
因为会吃,所以不愿将就。
下面请看看,大家的爸妈
为了一口好吃的,能有多拼?
🌟入门级别:
亲自跑到产地买菜
@企鹅君
我妈,为了买新鲜好吃便宜的菌子,周末来回二三十公里去宝峰买菌;
我爸,为了方便去玉溪周边县城赶集,记下了所有县城的赶集时间。
@牙口细细
身边的阿姨叔叔们退休了,会排个计划表,组织去赶各个县区各个乡镇的山街,搜刮最新鲜、原生的食材。甚至就趁新鲜,在当地做了吃。
@Plato酱随口说
我爹,每次从无锡来上海看我之前,都会跑一条固定路线:
先去🏃江阴买龙虾小笼包,再去🏃♀️太湖边买叉条头(野生小河鱼)
然后🏃跑A区菜市场买南瓜藤,🏃B区买盐水鹅
再🏃♀️去宜兴拿野生黄鳝、周庄羊肉……
这一套跑齐了,🚗最后开到上海,塞满我冰箱。
@是星星ye
我爸为了吃点河鲜跟散养土鸡,如果没有买到满意的,会骑个电摩从市区的菜场,一点一点摸到20公里开外的乡下去顺便买了农家自种的菜。
而且不单单是我爸会这么做,本地很多65以上的叔叔阿姨都会拖个推车、用免费公交卡坐车去乡下买菜的。
🌟🌟进阶级别:
为了吃去旅游
@猪倍儿乐
我家爸妈曾为了吃,三下潮汕。酒店嘛,直接订在潮汕牛肉火锅对面。
为了吃小龙虾,我们沿着长江沿岸城市巡游,每站2天,没有景点,没有计划,旅游的主题永远是吃吃吃。
@善清
我初中同学的叔叔,在1996年,为了吃羊肉串打飞的去新疆。寒风凛冽,拉着行李箱去五区吃二柱子拉面,先喝半碗汤,再吃泡的微软拉面,自行再逐一加料、调味道。
@Cinnamonnnnn的视频号
被爸妈带着吃遍四川卡卡角角的美食,有爸妈的朋友推荐的,有朋友的朋友推荐的,比如大邑县的卤肉,西河的兔火锅,眉山的甜皮鹅。
@yulkyang
坐标中山,吃鸡吃鱼我们都是开车到200公里外的清远三坑吃。
🌟🌟🌟高阶级别:
为了吃买房、搬家
@罗立璇 Lizzie
我爹妈为了方便每周末都吃山卡拉农庄的烧鸡、碌鹅、山坑螺,顺便泡温泉,在惠州山里买了套房。
🐧:活捉一位粤圈公主......
@未央
闺蜜的爸爸,资深吃货,为了一口吃的,在旅居海口时,可以走一个多小时的路,“跟踪”当地人回家,就为了买村民自己养的土鸭子和菜。
后来离开海口,去了腾冲旅居,理由是“觉得海口不好吃”。
🐧:海口人民息怒!
@abby
我妈为了吃鲜蔬,从长沙搬回来,奔走在我家附近各个同学的菜园子里采摘交换。
@锐锐
作为新时代孝女,逢年过节和周末,按父母要求的地点,开车带爸妈去赶集。
现在我爸妈每年夏天干脆租房在北戴河,住赶集的地儿边上,实现了赶集自由。
相信京区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北蔬菜水果真的很不错!但是必须原产地购买!农村赶集买的菜,比农贸市场的都好吃!桃子等水果,水果商收走的都是青的,去原产地买大宗果商不收的过熟的、卖相一般的,真的超级好吃!回回买一后备箱!
🌟🌟🌟🌟骨灰级别:
成为食材生产者,自己种菜、挖菜
@🐴jia
我妈不仅会吃,还会选种子自己种。
@雁
专门跑郊区买个房,就为门口有块地,可以自己种各种不打药的时令菜,带着灵魂的青菜萝卜土豆茄子花生豆角……你吃过吗?
@未思
我妈春天去山上挖一种野菜,而这种野菜处理方法是小火持续炖一个星期,我听到都惊呆了
,太努力了她。
这些爸妈长辈不仅会吃会种,手艺也了得做饭甚至比饭店更讲究
@婧婧
你是说我妈?回家后的30斤真的不是白长的。
🐧:把豆腐摆盘成书本模样,太牛了......请问妈妈还收孩子吗?
@蒋几句
爸妈常年在家里吃就是太讲究,外面无法满足只好自己做。必须菜好油好有锅气,炒个腰花都要人到齐了才下锅,吃最嫩的一筷子。
@Amanda C
我婚宴的菜单是酒店提供,我爸修改的。菜单上有一道蒜蓉鲍鱼,我爸认为酒店做得不入味,就要求他们改用小砂锅,把葱烧改为土豆焖,还特意指明要那种拇指土豆,不要大土豆切块。
@雨凝
我老妈去饭店吃饭,菜里加的哪些调料一吃便知,碰到好吃的菜,就会回家烧同样口味的给我,从小就觉得妈妈是美食家。
@iDaydreamer
我爸,一个做了一辈子厨房用具生意的人,经常出入酒店后厨,光明正大偷学厨艺,尤其做得一手好鱼。
@Jiamajiama
我妈,因为自己太会做菜,对每个环节精益求精,导致每次做菜人都很累。我们周末回去她才亲自下厨,平时和我爸老两口,她就点外卖。
会吃就算了还总能另辟蹊径买到好东西会买、会找比产地直发还好吃
@登亭
坐标长沙,去年吃了爸妈从炎陵带回来的果园现摘黄桃惊为天人。
想想我平常网购的那些虽然也有果园直发,但最佳赏味期全耽误在快递路上和菜鸟驿站里了啊!
@小不点🐰
说到这个我就要提下我爸了,他不懂吃,只是认为本土的东西比外面的好。
前两天没知会我给我寄了两大袋糯玉米,说是刚摘下来两天的,但我其实不爱吃糯的玉米,但寄都寄了,只能硬着头皮吃,结果蒸了发现很好吃,软糯中还带着微微甜,光速觉得自己打脸了。
@予怀
我南京朋友的妈妈,搬家两次都能精准找到自己家楼下最好吃的南京鸭子店,并且保持着每逢节假日给我寄一份的频率。
那个南京烤鸭的卤子真绝!吃剩用来拌面和拌冬瓜片都是美味。还有卤的鸭翅膀和鸭爪......征服了家里男女老幼所有人。
@TXWWWWWXT
从今年春节开始,我妈每周末固定早上六点半把我摇起来,骑个电瓶车到开封的各个巷子里去吃鸡血汤鸭血汤羊肉汤面茶八批油条……
我惊叹于她分不清东南西北,但却能精确找到地图都没有显示的好吃小店!
同样去菜场买菜
爸妈似乎总是能买到更好吃的
@醉酒の八誡
我只要回家吃饭,我妈早上七点就会去农贸市场,食材无一例外的新鲜优质和好吃,搞不懂,为啥我买菜经常失手,而我妈从未失手。
🐧:怎么做到买菜不失手呢?下面请互联网爸妈给大家支支招👇🏻
策略一
起早贪黑抢鲜菜,坚持不懈广撒网
样貌朴素的食材,可能最好吃
@Pink Queen澄涵
我爸妈为了吃一口地道的盐卤豆腐,常常大早上五六点起床,去到豆腐摊前等待,生怕晚点就抢不到了。所以我也有口福。
@千儿🐰
闺蜜的妈妈每天早晨至少去三个菜场,蔬菜必须是本地农民的,根据不同品种的肉,选不同的菜场购买。
认识她以前我根本不吃别人家烧的饭,认识她以后我每年寒暑假都在她家蹭饭。
@miyumiru
我妈!买苹果一绝,买的都是单价低、外形很难看,一般人绝对不会买的,但是果味浓、酸甜合适口感爽脆!我妈每次说我买的漂亮货不好吃。
策略二
顺藤摸瓜
跟食材生产者打交道
@BAO
我妈连渔船到港都会给她发信息。
🐧:菜场海鲜摊主的货源都不一定比你妈好。
@企鹅君
我妈为了买新鲜毛豆,直接在菜市场跟着菜农回家,等他现摘地里的毛豆。
🐧:你妈对新鲜食材的理解,比omakase板前师傅还要深刻。
@Sherry Wang
我妈,一个很喜欢吃的女人,她手机里都是卖菜的人的微信,每次去菜市场,遇到卖新鲜蔬菜的农民摆摊都会加一下。
@圆圆
有一回,爸爸来上海看我,早上悄咪咪去了附近菜场,在一个卖爆鱼的摊头,顺藤摸瓜五块钱买走了三个草鱼头,做了一碗红烧鱼头,肥美滋润。
要知道在上海菜场,买个不带土腥味的草鱼头,这难度着实有点大。爸爸的思路:卖爆鱼的摊头,鱼有土腥味肯定卖不好,这家爆鱼生意不错,鱼应该没啥土腥味。而且人家专注卖鱼,鱼头都是废料,不在意价格。
果然买到了又便宜又好吃的鱼头。六十年的吃货,还得是我爸。
@上杉明贤
我买菜的功夫是奶奶教的,上手没有差货,她去买菜一定会问能不能掐一点尝,青菜、萝卜尝出来甜不涩就差不了,南瓜用指甲掐不进的最好吃。
如果论吃海鲜,姨父是一把好手,他讲究小而肥,这也是我现在买海鲜和水果的标准,浓缩就是精华。
策略三
不需要策略
会吃是一种直觉,是一种肌肉记忆
@夭夭Sunny
我爸有回在路边看到一个挑担子卖鱼的,筐子里就几条鱼还不怎么动弹,完全无人问津。
他看了一眼就迅速全买了,说这是野生长江滚刀鱼,很难碰到……
@喜宝
别提了,山姆上架几十上百的水蜜桃,不如家里老人菜场买回来15块钱10个的水蜜桃,味甜汁多,只是个头不如山姆。
***
各位热心读者的爸妈往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和我们一样,看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至于爸妈长辈们为什么那么会吃,可能像@虫单 所说的,因为他们在那个年代,曾吃到过真正的天然好食材。那些自然生长的瓜果蔬菜、鸡羊牛猪,让他们形成了深刻的味觉记忆。
也像@晓舒说的,因为他们更懂得生活的不易。会吃、会买,也许是他们因为采买食材,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常年货比三家积累下来的生活智慧。
刁钻味蕾的背后,是他们这代人把自己奉献给家庭,每天在买菜、备菜、烹饪上花费大量时间,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由此来看,会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敬我们爱吃会吃、热爱生活的爸妈长辈们。
***
整理和编辑 - JAN、小夏
图 - 企鹅吃喝,企鹅用户,部分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