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本社同题文字稿)
孩子们在位于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南部新城的“温暖嘉·色尼城市书房”看书(2024年6月17日摄)。该城市书房由浙江省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出资援建,总投资500余万元,建设面积约900平方米,共有图书25000余册。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治愈患者向西藏那曲市人民医院赠送锦旗(2025年6月22日摄)。 新华社发(古加 摄)
从尼泊尔过来的货车通过位于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友谊大桥(2024年8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邱星翔 摄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久美家园的“沪沁怡”氆氇手工编织坊内,工作人员卓玛杰在梳经,该工坊由上海援青团队打造(2024年7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游客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门堂乡境内的黄河女儿湾游览拍照。该景点由上海援青团队打造(无人机照片,2024年7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常途介绍学校情况(2024年6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子琪 摄
在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中心小学,孩子们把自己做好的手抄报展示给岭南师范学院支教队队员胡正培(2024年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上海援青教师钟祖华在给果洛中学学生上课(2023年2月23日摄)。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的西宁果洛中学是一所由上海市无偿援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管理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的牦牛养殖基地,工作人员驾驶自动撒料车驶向牛舍(2022年7月4日摄)。 近年来,北京援青团队利用援建资金在称多县歇武镇牧业村建成牦牛养殖基地,交由称多县歇武镇昂巴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团队同时协调北京相关企业进入玉树,与当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运营牦牛养殖基地,提升当地牦牛产业化程度。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