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标志着夏季的进一步深入,天气逐渐炎热,但还未达到最热的时候。中医认为,小暑时节阳气渐盛,湿热开始加重,人体容易受到暑湿之邪的侵袭,因此在养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XIAO
SHU
节
气
壹
小暑·饮食调理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清热解暑
小暑时节天气渐热,人体容易出汗,消耗较大。饮食应以清热解暑为主,多吃西瓜、黄瓜、苦瓜、绿豆等食物,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补充水分。
健脾祛湿
小暑时节湿气开始加重,容易导致脾胃不适。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扁豆、冬瓜等。
适当增酸
中医认为夏季属火,心火旺盛,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柠檬、乌梅)可以收敛心气,减少苦味食物的摄入,避免心火过旺。
清热解暑
虽然天气渐热,但不宜过度食用冷饮或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
贰
小暑·起居调养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01
晚睡早起
小暑时节昼长夜短,可以适当晚睡早起,顺应自然规律,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02
适当午休
中午气温较高,人体容易疲劳,适当午休有助于恢复体力,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03
避免长时间暴晒
小暑阳光逐渐强烈,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晒,以防中暑或皮肤损伤。
叁
小暑·运动养生
01 适度运动
小暑时节运动应以适度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阳气。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
02 避免过度出汗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伤心气,因此运动时应注意控制强度,及时补充水分。
肆
小暑·情志调养
保持心情平和
小暑时节天气渐热,容易使人烦躁不安。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夏季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影响心脏健康。
静心养神
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内心的宁静。
伍
小暑·穴位保健
01 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处,按摩此穴有助于缓解心烦、失眠等症状,适合小暑时节养心。
02按压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3寸处,按摩此穴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适合夏季调理肠胃。
陆
小暑·防暑降温
01
多喝温水
小暑时节出汗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宜过量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可以适量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
02
保持室内通风
中午气温较高,人体容易疲劳,适当午休有助于恢复体力,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柒
小暑·中药调理
清心火
如果出现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清心火的中药,如莲子心、竹叶、麦冬等。
健脾祛湿
夏季湿气较重,容易导致脾胃不适,可以适当服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茯苓、薏苡仁、白术等。
总之,小暑时节的养生应以“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为主,注重饮食清淡、作息规律、适度运动,同时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消耗阳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素材提供:中医科-汪逸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