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茶全国行是浙江省倾全省之力打造“浙江绿茶”品牌、全面拓展国内外市场与促进营销联盟构建,让更多消费者深入了解浙江绿茶的重要举措。
通过浙江绿茶全国行的举办,不仅促进了浙江绿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销市场有效拓展、内外茶商紧密联动、各地政府鼎力支持、生产企业争相参与,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媒体、茶商对浙江绿茶产业、产品、品牌与企业的关注,更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浙江绿茶的喜爱与执着,赢得了“世界茶乡看浙江”“中国绿茶数浙江”的美誉。
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历史经典产业,也是推动山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土特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茶叶,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署名文章《世界茶乡看浙江》,并在安吉考察时盛赞“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坚持“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不断挖掘茶文化、壮大茶产业、提升茶科技,走出了一条特色高效的传承发展之路。
规模结构上增值快于增产、绿茶占据主导。多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稳面、增产、提效”的茶产业发展思路。2024年全省茶园面积325.6万亩、产量20.7万吨、产值301.7亿元。其中绿茶占90%左右,居绝对主导地位;红茶占7%左右,已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茶类。
产区布局上形成“南早、北白、中龙井”格局。南部温、丽地区为早茶产区,茶叶上市早、产量增幅大,包括山区26县的15个县,茶园面积90万亩。北部湖州地区为白化茶产区,单价高、效益好,茶园面积40万亩。中部杭、绍地区及金、台部分地区为龙井产区,规模大、成效佳,茶园面积125万亩。此外,甬舟金衢等地为特色茶产区,茶园面积70万亩。
产业链条上精深加工能力强、新兴业态发展猛。全省现有茶企8000余家,其中年销售亿元以上茶企26家。茶叶市场90余个,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总部经济”特征初显,茶叶市场交易量的30%和出口量的70%来自外省。2024年浙江省抹茶加工、新茶饮异军突起,形成了以农夫山泉、古茗、华茗园等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企业矩阵。
科技创新上科研人才密集、技术支撑强劲。浙江省拥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8家国字号茶叶机构,搭建了三农九方协作和产业技术团队等科技创新载体,拥有茶叶技术人员300余人。有世界上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茶树种质3000多份,育成25个优良品种。名优茶标准化自动化加工技术、抹茶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等主推技术全国领先,连续四年包揽全国茶叶加工工冠军,实现“四连冠”。
文化引领上非遗传承有序、品牌打造有力。浙江是《茶经》诞生地、日韩茶叶始祖地、800年贡茶院所在地。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6项茶叶加工、茶俗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已成为国内外最具规模、最具权威、最具影响力的茶叶盛会。培育了龙井茶、安吉白茶等一批区域优势公共品牌,入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品牌数量和品牌总价值均居全国第一。
富民成效上产生“百万就业、百亿增收”效应。据统计,2024年全省茶产业一二三产创造就业岗位216万个,茶农人均一产增收1.83万元,春茶采摘季节,每年吸引外省采茶工50余万,收入达6000元/月。与2014年相比,茶叶产值增长超百亿,已带动“百万就业”、实现“百亿增收”。
自2006年起,已先后在北京、宁波、杭州、沈阳、西安、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西宁、银川、深圳、青岛、兰州等城市连续举办多届,累计参观市民超70万人次、综合交易额达10亿元以上。历届活动均得到了全省各产茶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每届都有50个以上的产茶县(市、区)的百家以上重点茶企参展。浙江绿茶全国行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一组织进行整体形象设计与特装,以突出浙江名优绿茶产地优越、品质上乘、品牌丰富为中心,充分展现浙江产茶大省、茶业强省的地位。
今年的中心展示区也展现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欣欣向荣的产业结构、勇立潮头的科技创新等众多浙江茶叶亮点。
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继续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围绕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和“土特产”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突破资源制约、突围市场竞争,以绿茶产业为主赛道,以“地瓜经济”根壮叶茂为着力点,构建“一个目标、两种资源、三产融合、四大产区”的绿茶强省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