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隋雪 通讯员 吴思怡
头晕脑胀、气喘想吐,白天不舒服,夜里睡不好……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川西、青海、西藏等地区出行热度持续升温。但在这通往云端的旅途背后,高原反应却成了不少人前行路上的一道难关。社交媒体平台上,暑期第一批抵达高原地区的游客们已经开始纷纷发帖自述高反经历。
小红书截图
高原反应究竟是怎么回事,有没有办法预防或缓解?潮新闻记者邀来曾作为第十批浙江医疗援藏组成员,有着丰富的高原地区生活经验的杭州市妇女儿童医疗集团钱江院区(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医生陈涓涓,为大家分享高原出行攻略。
陈涓涓援藏资料图
赴高原旅行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陈涓涓介绍,高原反应(简称“高反”),是指人体在快速上升至高海拔地区后,因缺氧、低压等巨大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应激反应。从轻微的头疼、恶心、腹胀,甚至到严重的呼吸困难,高原反应的症状多样且个体差异大。
“应对高原反应,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陈涓涓表示,高反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但也不宜过于兴奋,剧烈运动、劳累、睡眠不足等,容易诱发高反。高反发生率和海拔上升速度息息相关。缓慢的海拔提升,有助于机体逐渐适应低氧环境,降低高反发生率。青藏高原幅员辽阔,建议选择林芝、西宁、甘孜等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相对低海拔地区作为初达地点,停留2-3天后,再进入高海拔地区,让身体逐步适应高原的环境。
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药物可以完全避免高反的发生,但部分药物可以缓解高反带来的不适症状。建议大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准备以下应对高反的药物:红景天及其制剂、葡萄糖、角鲨烯、阿司匹林、布洛芬、止泻药、胃药、晕车药等。
此外,当身体没有适应前,不建议开始长途旅行和奔波。西藏地区地广人稀,就医并非十分便捷,如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头痛、嗜睡等,务必及时就近医治。
当然,还要重点避雷一些加重“高反”的行为。陈涓涓提醒,初入高原地区尽量避免立即洗澡、暴饮暴食及大量饮酒抽烟,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影响身体的适应进程。
出现高原反应,如何正确应对?
陈涓涓指出,如果在高海拔地区出现高反,切记停止体力活动,暂停前往更高海拔的地区。然后根据高反症状和严重程度决定进一步处理:轻微症状如轻微的头疼、睡眠障碍等,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助眠药物等,通常轻微的高反会在症状出现后的24至48小时内好转。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发绀或症状进行性加重,建议尽快前往海拔较低的地区,并寻找就近的医院进行救治。
此外,针对在高原地区旅居或短期工作的朋友们,再回到平原时,身体也会出现一个再平衡和适应的过程,可表现为抵抗力下降、嗜睡、劳累、思维迟缓等症状。为尽快适应平原环境,陈涓涓建议,分阶段返回平原,例如从海拔4500米地区,以海拔3700-2900-500米阶段性下降,每个阶段可停留3-7天,让身体缓冲适应;多补充抗氧化食物,在返回适应平原环境的3个月内,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水果蔬菜,含硒食物等摄入;循序渐进恢复运动,返回平原一周内不建议剧烈运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逐步恢复体能期间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日不超过半小时;必要时安排体检,排除健康隐患。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陈涓涓特别提醒女性朋友:高原地区缺氧高寒、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建议女性游客尽量避开经期出行,出行必备防晒用品、强效保湿用品及润唇膏等,以免出现紫外线伤害、皮肤干燥及鼻黏膜损伤等。旅行期间注意多饮水、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