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本美食,很多人想到的是寿司、拉面、寿喜锅等食物。
但是如果你在日式料理店里,也能找到法式、意式以及其他西方菜肴(如咖喱和油炸食品)。
而这些改良过的西式料理,其实几乎都是19世纪末进入日本,并且流传至今的。
而它们有一个专属的名词:洋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日本洋食那些事吧~
要追溯洋食的起源,让我们回到明治时代。
1853年,海军准将马修·佩里抵达浦贺,由此,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迅速走向现代化。
电影《最后的武士》以及动漫《浪客剑心》都和那个时代有关,可以说它是日本历史的一个戏剧性转折点。
日本政府选择开放国门,积极吸收西方元素,包括饮食也是如此。
在那之前,日本式有肉食禁令的。这和佛教传入、神道教的兴起等宗教因素,以及天武天皇在公元675年颁布的在特定年份禁止杀生和食肉的诏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也有人在吃野味,只是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不能被公开讨论的事实。
直到1872年,明治天皇宣布将牛肉和羊肉纳入日常饮食,并鼓励民众效仿,肉食禁令随之解除。
然而,在明治初期,只有特权阶级才能品尝到精致的西餐。此外,黄油、牛奶、牛肉和猪肉等食材在日本仍不易获得,使得普通民众最初很难品尝到西餐。
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很多餐馆被毁,生意停顿,许多厨师也失业了。
于是,东京和横滨的厨师们决定开设自己的洋食餐厅。随着外国向日本援助大量食物,面粉、玉米和黄油等食材对普通民众来说也变得更容易获得。
厨师们将有限的可用西方食材与他们熟悉的日本食材和烹饪方法相结合,发展出适合日本人口味和习惯的西式日本料理,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洋食”的料理。
昭和时代,餐馆和百货商店激增。百货商店里出现了大量来自欧美的进口商品,这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方式。
番茄酱和蛋黄酱等西式调味品在日本烹饪中变得更加普遍。
即食冷冻洋食食品,如软包装咖喱、可乐饼和汉堡肉排,开始出现在家庭餐桌上。
家庭烹饪书籍和女性杂志开始刊登许多关于洋食的文章和食谱,而这些菜肴都很适合搭配米饭。
百货商店内的餐厅入口处玻璃柜内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洋食样品,成为了另一个吸睛点。那时候,在百货商店餐厅吃洋食成为了风向标。
在学校里,肉酱意面、咖喱饭、面包卷和炸鱼等洋食餐点也被纳入菜单,这进一步确立了洋食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日本洋食↓
咖喱饭
19世纪末,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把咖喱带到了日本。当时日本海军正因维生素B缺乏症出现大规模的脚气病,当小麦(一种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咖喱的形式加入到他们的饮食,仅仅几年,脚气病就被根除。
从那时起,日本海上自卫队形成了每周五供应日式咖喱的传统,据说每艘自卫队舰艇都有自己秘而不宣的食谱。
1876年,札幌农学院(现北海道大学)的美国教授威廉·克拉克又在咖喱中加入了土豆、胡萝卜和洋葱。
焗饭
焗饭是一种烤制的砂锅菜,以米饭打底,上面覆盖白酱、奶酪和各种配料。
20世纪30年代,横滨新格兰酒店的首任主厨萨利·魏尔发明了这道菜。背后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入住该酒店的瑞士银行家生病了,要求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主厨将杂烩饭(用肉汤和蔬菜烹制的米饭)和奶油酱烹制的虾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烤箱烤至金黄色。
那不勒斯意面
这是一道独特的日本菜,事实上它与那不勒斯或意大利毫无关系。它是用番茄酱调味的、炒得像乌冬面一样软的意大利面,搭配蔬菜和肉类。
二战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领导下的美军在横滨设立了基地。在食材匮乏的情况下,新格兰酒店的主厨入江茂忠看到美军人员吃意面配番茄酱,由此获得灵感。
入江将番茄酱换成了番茄泥,并加入了炒洋葱、火腿和蘑菇。随后这道菜受到日本人的欢迎,番茄泥又被番茄酱所取代。
不过,如果让意大利人吃日本版本的那不勒斯意面,他们肯定吃不惯——因为这里的意大利面被煮过头了,软度堪比乌冬面。然后面条又经过了翻炒,也是模仿炒乌冬的做法。
炸猪排
炸猪排(Tonkatsu)由“Ton”(豚,猪)和“Katsu”(カツ,源自法语“cotelette”,指切成薄片的小牛肉、猪肉或羊肉,裹上面包屑油炸)组成。
这道经典菜肴可追溯到1899年银座的炼瓦亭,当时这家店为顾客提供“豚肉のカツレツ”(炸猪肉排),做法是先用黄油煎炸猪排片,然后在烤箱中烤制。这道菜总是配以蒸蔬菜。
而油炸技术是后来出现的。在日俄战争(1904-1905)期间,因为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炼瓦亭的主厨将肉裹上类似天妇罗的面糊,然后进行油炸。蒸蔬菜后来被卷心菜丝取代,这样准备起来更方便,而且全年都可以供应。
蛋包饭
蛋包饭(Omurice)一词是“omelet”(煎蛋卷)和“rice”(米饭)的融合词,不过它的起源还是比较有争议的。
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源于银座的炼瓦亭,另一种认为它源于大阪的北極星,这两家都是至今仍在营业的著名洋食餐厅。
炼瓦亭的版本是将打好的鸡蛋与米饭和肉末混合,煎成煎蛋卷的形状。最初这是炼瓦亭的员工餐,后来顾客看到后也想要品尝,于是1901年这道菜被列入菜单,名为“ライスオムレツ”(米饭欧姆蛋卷)。大约1908年,番茄酱开始流行,于是成为了配菜。
北極星的版本是用番茄酱调味的米饭,加入蘑菇和洋葱末,包裹在薄薄的蛋皮里,类似于我们今天所知的蛋包饭。据说大约在1925年,一位北極星的顾客想要吃易于消化的食物,于是北極星创造了这道菜。
可乐饼
这是法式炸丸子的另一种版本。与法式版本不同,可乐饼中的土豆泥通常混合了小块的肉和蔬菜。然后裹上面包屑后油炸至金黄色。
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日本小吃,你可以在大多数超市的熟食区、甚至在便利店找到可乐饼。它们甚至可以放在乌冬面或荞麦面上食用。
时至今日,洋食仍然随处可见,在“Famiresu”(ファミレス,休闲连锁餐厅)、咖啡馆(カフェ)、喫茶店(Kissaten,老式日本咖啡馆)、酒店餐厅,甚至在便利店都有供应。
许多餐厅仍然供应他们的招牌洋食,数十年来,这些菜肴深受很多名人的喜爱,例如上文提到的炼瓦亭和北極星。
洋食在日本家庭料理里也占据一席之地。家庭主妇们经常烹制洋食,比如蛋包饭或咖喱。对孩子们来说,炸猪排和可乐饼等油炸食品都大受欢迎。
对大人们而言,它让人回想起童年的记忆,那些周末的家庭餐食,就像电视剧《深夜食堂》中的角色点炸火腿排或白汁炖肉那样。
这些日本化的西方食物既不完全属于欧洲,也不属于和食,但已成为日本料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它们也被深深地打上了那段历史的烙印。
以上就是日本洋食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