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有不少美国人第一次来中国,尤其是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脸上的表情都写着俩字:震惊。不是夸张,是真的震惊。
有个在美国做建筑设计的老哥第一次坐北京地铁,一口气发了好几个朋友圈(当然,是传给国内朋友的那种朋友圈),说地铁干净整洁、换乘方便,系统比纽约先进太多。更别说高铁网络铺满全国,手机扫个码能解决吃穿住行,整个流程比他们在美国日常生活还高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他们出发前,美国的主流媒体,CNN、BBC之类天天唱衰中国,报道中国就三个关键词:落后、专制、不自由。很多人以为中国还停留在“骑自行车”“排队买粮票”的时代,结果一落地看到人均手机支付,地铁直接刷脸,反倒吓了一跳。
一句话总结:他们以为中国在90年代,结果来一看,2030年都快到了。
“美国是不是被吹过头了?”——中国游客傻眼了
但反过来看,中国人去美国旅游,感受就没这么好了。我身边很多朋友去美国玩,不少人回来以后都说了两个字:失望。为啥?因为我们从小看好莱坞电影,对美国的印象太美好了。什么摩天大楼、大别墅、干净街道、先进科技、服务至上……光看片子,那是真觉得美国是天堂。
可你一旦去到那边,除了纽约、洛杉矶这些核心区域,其他地方有的地铁跟国内十年前差不多,公共厕所脏乱差,支付手段落后,还得刷卡甚至掏现金。更别说晚上没事还得担心治安问题。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法适应:美国服务员很多都是按小时拿工资,服务态度不咋样,办事效率不高,还得你给小费。
我们习惯了国内“服务员热情主动、事无巨细”,一对比,落差感直接拉满。
所以说,咱们是带着滤镜去的,结果现实啪啪打脸。
信息偏差+文化误读,制造了“双重错觉”
美国人被媒体“带节奏”,以为中国是“落后国家”;中国人被影视剧“洗脑”,以为美国是“文明天堂”。
大家在没出国之前,都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等真正一脚踏出去,才发现彼此的真实模样。
而且两国游客对旅游的关注点也不同。美国人喜欢文化体验,来了之后发现中国人热情好客,吃顿麻辣小龙虾、逛个故宫长城,觉得太有意思了。中国游客更注重“便利+安全+服务”,结果去了美国,发现这三点全都不及预期。
所以你看,同样是旅游,一个是惊喜,一个是落差,根本原因就一个词:预期反转。
安全感:决定你旅途体验的隐形“黑天鹅”
现在全世界的人在选旅游目的地的时候,都越来越看重“安全感”。
美国游客在中国,能凌晨两点去便利店买个夜宵,不用担心有流浪汉来抢手机;但中国游客在美国,晚上一个人都不敢上街,生怕遇上抢劫、枪击,尤其是亚裔群体,成了某些仇恨犯罪的重点目标。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中国人,把“暴力犯罪”列为不去美国旅游的最主要原因。说白了,你再有自由、再有文化,出门担惊受怕,那旅游还有什么意义?
总结一句话:预期越低,满意度越高;预期越高,失望越大
美国游客来中国,原本以为是“第三世界国家”,结果看到一切都在刷新认知,满意度自然高。中国游客去美国,带着“人类文明灯塔”的滤镜,结果看到了现实的“破铜烂铁”,失望就写在脸上。
旅游这件事,不光看目的地,更看你心里装了多少“想象”。所以,下次出国前,不妨先把滤镜摘掉,也许你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世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