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峡相拥,山环水绕,重庆这座城市宛如一幅立体的魔幻画卷,自带“电影滤镜”的光环。凭借独有的地理风貌和文化底蕴,重庆早已成为全球电影创作者灵感的宝库。近十年来,500多部优秀影片如《坚如磐石》《少年的你》《刺杀小说家》等纷纷选址这里取景,洪崖洞璀璨的灯火、李子坝轨道穿楼的奇观、黄桷坪涂鸦街的艺术氛围多次惊艳银幕,成为视觉记忆中的经典符号。
2025年7月3日,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重庆永川正式启幕。这座山水交织的城市为何与电影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又为何让这场国际电影盛会“落户”永川?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重庆的魅力远非网红景点所能概括——从独特的地质奇观到市井生活的肌理,从厚重的历史积淀到未来科技的想象,重庆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吸引电影人入迷的叙事密码。
光影交织的百年历史,奠定了重庆与电影的深厚情缘。2025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120周年。回望历史,重庆因抗战时期众多电影制作机构的迁入,成为中国战时电影的重镇。1938年,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央电影制片厂等纷纷落户此地,诞生了《东亚之光》《火的洗礼》等抗战题材影片。重庆拍摄的《中华儿女》曾荣获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成为中国电影国际获奖的先驱。抗战期间,重庆制作了超过200部影片,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民族政治意志,更奠定了中国电影史上独特的“大后方电影”篇章。
如今,南岸区的黄家巷公馆建筑群仍保存着中央电影摄影场的办公及拍摄遗迹。尽管时代变迁,重庆电影的印记依然深深刻在这座山水雾城的青砖白瓦之间,赋予城市独特的电影质感。
进入21世纪,重庆以其多样的城市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大银幕上的宠儿。2002年,巩俐主演的《周渔的火车》借长江索道的缓缓升降传递出城市的独特韵味;2006年,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在苏家坝立交的狂奔镜头成为经典符号;此后,《火锅英雄》的防空洞火锅、《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鹅岭天台、《少年的你》的魁星楼与皇冠大扶梯,构筑了重庆立体的空间感与赛博朋克气质,成为电影人热爱的“天然片场”。
不仅如此,重庆还打造了硬核的电影产业基础。永川科技片场占地8.4万平方米,已完成两期建设,配备亚洲领先的LED虚拟拍摄系统,极大提升了拍摄效率和质量。相比传统摄影棚,永川科技片场能提高剧组约40%的拍摄效率,虚拟棚的使用率高达90%以上,拍摄排期已排到2026年第一季度。这里,通过电子屏幕实时渲染,能够将沙漠荒原或小桥流水的景致生动呈现,实现“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的高效生产模式。著名电影《狂野时代》曾以此为主要拍摄基地。
永川科技片场运营方达瓦科技董事长卢琪透露,这里并非单纯的实景搭建,而是一整套高度工业化的制作体系,能够承接大型项目,并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作,带动超过150家相关制作公司发展。两江国际影视城则如穿越时光的隧道,以巴渝文化为核心,通过仿古建筑让影视作品回溯风云变幻的历史,《一九四二》《开罗宣言》等影片曾在此取景。此外,江津白沙影视基地、大渡口四号仓库影视基地、武隆天生三桥影视基地等各具特色,纷纷成为众多历史剧和大片的拍摄首选地。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帆指出,重庆得天独厚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电影叙事开辟了无限可能。尤其是以永川科技片场为代表的新兴影视基地,为重庆电影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展现了通过科技力量实现弯道超车的巨大潜力。刘帆期待借助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这一国际平台,推动重庆本土电影人才成长,实现“重庆搭台,中国唱戏,世界合唱”的产业闭环。
电影产业的崛起不仅得益于优越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更依赖于政府积极的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完善影视精品创作资助、奖励机制,建立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平台,推动“扶垚计划”,上线“文化·光影重庆”等应用,保障电影产业全链条健康发展。重庆市电影制片行业协会汇聚达瓦科技等领军企业,五年来服务了500多个剧组,协调拍摄场地近5000处,极大促进了本地影视作品的创作与传播。电影《开山人》更入围华表奖最佳农村题材影片提名,彰显重庆影视的崭新力量。
重庆不仅重视制作,也积极打造电影文化氛围。除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外,2024年重庆举办了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成为国内首个聚焦电影科技的专业活动。重庆青年电影展已举办至第12届,成为无数青年电影人启航和圆梦的舞台。这些活动不仅为电影人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也使更多公众了解并关注重庆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为何选择永川?永川区委书记关衷效指出,科技创新是本届电影节的一大亮点,也是永川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影节开闭幕式将在永川科技片场2期5000平方米的虚拟摄影棚举行,融合现实与虚拟的视效堪称电影盛典史上最高规格。导演团队特别选择这里,认为只有永川科技片场能实现如此壮观的视觉盛宴。
近年来,永川不断强化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摄制向数字智能赋能转型,完善影视产业链条,打造产城职创一体化影视人才联盟,培育超过5000名虚拟拍摄、AI视效制作、数字资产生成、美术动画、影视设备操作等专业人才,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从烽火抗战年代的胶片坚守,到虚拟拍摄时代的科技领跑,重庆与电影的关系已远超取景地的单一定位。随着上合组织国家电影人齐聚永川,更多“重庆造”电影必将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续写这座山水之城光影传奇的新篇章。
上一篇:绥芬河避暑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