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热潮涌动,文旅融合开启“陪伴经济”新篇章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迎来亲子游高峰,家庭出游需求持续释放,成为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据统计,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抖音平台亲子类住宿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289%,动物园、游乐园等亲子场景相关团购量分别增长128%、124%,印证了“溜娃时代”下亲子经济对文旅消费的强劲拉动。
需求裂变:从“单向陪伴”到“双向成长”
新一代80、90后父母育儿观念发生深刻转变,“高质量陪伴”取代“以孩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推动亲子游从单一娱乐向“玩、学、互动”一体化升级。北京市属公园“五一”期间推出的亲子研学项目成为典型案例:颐和园的“探秘园林花卉”活动融合植物学与历史学,天坛公园的“观鸟课堂”通过专业工具引导亲子家庭记录鸟类行为,国家植物园的“压花艺术展”则以自然美学激发创造力。这些项目不仅满足儿童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更通过亲子协作任务增强情感联结,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深层需求。
业态创新:场景重构催生新消费增长点
文旅企业正通过“IP+场景+科技”的融合模式重塑亲子游体验。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以成语文化为核心,推出“成语情景剧”“NPC互动”等沉浸式项目,五一期间单日接待亲子家庭超1.2万人次;上海季高兔窝窝PANCOAT乐园在暑期打造“泼水节”“竹筏竞速”等水上游乐场景,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至95%。科技赋能进一步拓展体验边界:北京中科院研学基地的“小小航天员”项目通过VR技术模拟卫星发射,单日课程定价1980元仍场场爆满;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则利用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使亲子家庭在互动中感知文化厚度。
产业协同:跨界融合释放乘数效应
“亲子+农业+文旅”模式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湖南铜官窑古镇与手游《植物大战僵尸2》联动的“乐跑铜官窑”活动,将游戏IP融入亲子障碍赛、植物保龄球等环节,吸引2万名游客参与,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300%;磁县溢泉湖生态区推出“环湖骑行+露营烧烤+马术体验”复合型产品,五一期间接待亲子家庭超5万人次,实现“一日游”向“多日游”的消费升级。数据表明,融入自然教育、非遗体验等元素的亲子项目,游客停留时间较传统景区延长2—3倍,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60%以上。
政策赋能:顶层设计护航可持续发展
国家“双减”政策与文旅融合战略为亲子游提供双重利好。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实践教育体系,推动景区与学校共建“第二课堂”;文旅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重点旅游场所实现亲子设施全覆盖。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升级智慧服务体系,推出“分时预约”“5G游船”等功能,五一期间市属公园亲子客群满意度达98.7%,为行业树立服务标杆。
专家观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亲子游已从市场细分领域跃升为文旅产业的核心赛道。未来需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深化‘文化+科技’双轮驱动,打造具有知识产权的原创IP;二是构建‘景区+社区+商圈’联动生态,延长消费链条;三是完善安全标准与服务规范,筑牢行业发展基石。”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亲子游正以“体验经济”与“情感经济”的双重属性,重塑文旅产业格局。从自然研学到数字沉浸,从单一景点到全域联动,这场由“小手拉大手”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书写文旅融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