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渐热,“清凉解暑”成为了当下市民用餐时考虑选品的重要关键词。相较于市面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奶茶、咖啡,喝一杯社区街巷里的传统糖水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在铁西市场对面,就有一家专门制作传统糖水的小店,给街坊邻居的夏天带来了不少甜蜜和清凉。
推荐理由传统糖水物美价廉
他们家的糖水价格都不贵,便宜的3元,贵的也不过7元,马蹄、玉米、银耳、绿豆、红豆……每一碗糖水的料都很足,冰镇之后味道特别清爽。这种来自瓜果的天然清香跟奶茶完全不一样,在天热没胃口的时候喝一杯特别舒服。
——家住铁西社区的黄女士
记者探店青瓜糖水是“招牌”
小店门面。
来到铁西市场北口,正对面的位置就是这家小店,黄底红字的招牌上写着“洋源传统糖水”几个大字。小店正门口是一个柜台,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保温桶。在店铺另一侧有几张折叠小桌,有顾客坐在遮阳棚下喝糖水,但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带打包。
记者来到小店的时候赶上阴天,大雨来临之前格外闷热,门口已经有不少顾客正在享用冰镇的糖水。在小店招牌下面挂着不少牌子,上面写着各种糖水的名称和价格,每份在3.5元至8元之间。小店的糖水根据口味大致分为三大类,主打香浓口感的桂花酒酿鲜奶冰、香芋椰汁西米,以豆类为主料的绿豆马蹄、红豆莲子,以及用瓜果熬煮的青瓜糖水、玉米马蹄爽等。
“喜欢清新味道的可以试试青瓜糖水,马蹄爽的口感爽脆,也可以试试。”见记者在菜单前犹豫,老板娘主动推荐道。据老板娘介绍,因为最近桂林天气闷热,大部分顾客都偏好用瓜果制作的清爽糖水。
记者选择了小店当下最“火”的玉米马蹄爽和青瓜糖水。玉米马蹄爽里满满当当全是甜玉米粒,中间夹着切成丁的马蹄颗粒,用吸管一吸,这些脆爽甘甜的颗粒就像奶茶里的珍珠一样进入口腔,牙齿一咬清甜爽口,满嘴都是玉米和马蹄的自然甜味。
清爽的青瓜糖水是小店的夏天“招牌”。
不过要是论清爽,小店最受欢迎的“招牌”青瓜糖水是当仁不让,它的原材料十分简单,冰糖熬出来的糖水作为“底料”,里面放入切成薄片的黄瓜再熬煮,就是一份清爽的解暑糖水。经过熬煮之后的糖水成了绿色,能闻到一股黄瓜清香。跟其他糖水不同的是,青瓜糖水给人的印象不是“甜蜜”而是“清爽”,淡淡的黄瓜香味搭配着淡淡的甜,黄瓜入口还保留着脆嫩的口感。一杯下肚,身体里的暑气都被这份绿意冲淡了不少。
小店故事把瓜果的自然甜熬出来
“洋源传统糖水”的老板娘姓王,熟客都叫她王姐。自从开店熬糖水之后,她家的锅就没闲下来过。“现在想吃‘甜’太简单了,不光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糖和风味饮料,街道上的奶茶店也是一家接一家,所以我觉得自己的糖水不能只是甜。”
银耳莲子糖水。
谈起糖水做法,王姐如数家珍。用她的话说,传统糖水的材料都是常见的东西,也没什么复杂的手艺,靠的是搭配和火候吸引顾客。
王姐说,就像大家对甜品的最高评价是“不太甜”,糖水也不应该把“甜”放在第一位。跟其他桂林传统糖水的思路一样,她坚持传统糖水不应该是一股脑儿加糖的“小甜水”,应该着重展示原材料天然的本味。“口感也是糖水品质的重要一环,黄瓜煮过头就变得软烂,没煮够香味又出不来。绿豆煮太久会整锅烂成豆沙汤,最理想的口感应该是绿豆还保持颗粒分明的外形,但是稍微一抿就能在嘴里化沙……”
在这个制作理念的指引下,她店里的糖水个个都是“豆有豆味,果有果香”,极大地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吸引周边居民和学生反复光顾。
从开店到现在,店里的产品经历过几次轮转,天冷时,糖水原材料是灌阳红薯和荔浦芋头,天热时则用临桂的马蹄和黄瓜,这样应季的糖水菜单总能给顾客带来新鲜感。
“以后,我也会用更多本地材料做出新口味给大家尝尝。”王姐说,“甜品就是给人带来快乐的,看着大家吃得开心,我也是动力十足。”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阳聃甫)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