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晴报道:为深植文化自信,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乡村的生动实践,6月28日,江西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涂传清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九江的文化寻根与劳动实践之旅。
实践的第一站设在充满禅意的一体融光工作室。专业的茶艺师在此为队员们徐徐展开茶文化的画卷:从茶叶的细致分类到茶具的优雅使用,从温杯、投茶、注水的行云流水,到分茶的彬彬有礼,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茶艺师特别讲解 "品茶三道"—— 观其色、嗅其香、品其味的精髓,一句 "庐山茶的回甘,往往蕴藏在耐心等待的第三泡之中",让学子们初次领略到茶道背后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东方哲学雅韵。茶香袅袅间,大家对即将探访的庐山云雾茶产地愈发向往。
实践队队员与茶艺师一同吟唱茶歌(中国青年通讯员谢雨晴 供图)
带着上午的雅致余韵,实践队驱车奔赴位于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尖山村的尖山茶场。这座历史悠久的茶场,如今拥有约 1000 亩茶园(600 亩成林茶园,400 亩育苗茶园),是生产庐山云雾茶(绿茶 "育岚香"、红茶 "庐红一号")的重要基地。茶场通过合作社模式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尖山村的尖山茶场(中国青年通讯员李强峰 供图)
当队员们置身于连绵起伏的茶山之巅,眼前豁然开朗——翻涌的云层之下,青翠欲滴的茶海绵延铺展,心中涌起别样的触动。队员们小心翼翼地尝试采摘,俯身、低头、指尖轻触茶枝…… 当指尖被嫩叶与茶梗反复摩擦带来细微触痛,汗水悄然渗透衣衫又被山顶清风吹拂消散几分黏腻,上午茶艺师关于“一芽一叶”的描述,此刻化作了指尖沉甸甸的真实分量。原来,每一缕茶香都凝结汗水,优雅的茶艺背后,是无数茶农在日晒风雨中的默默耕耘。
实践队队员同涂老师一起采摘茶场茶叶(中国青年通讯员程予海 供图)
从“品茶”到“采茶”,从理论认知到亲身体验,这种沉浸式的实践让文化学习有了血肉和温度。任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实践和对基层的深切理解。作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子,这次实践更激发了大家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思考。如何利用电商平台拓宽“育岚香”、“庐红一号”的销路?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茶园管理效率或旅游体验?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已在这场从茶席到茶园的跨越中悄然萌发。
实践队队员体验采摘茶叶后依次下山(中国青年通讯员马佳年 供图)
实践团队于尖山茶场托举横幅合影留念(中国青年通讯员谢雨晴 供图)
此次尖山之行,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亦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和国情思政课。江西农业大学的学子们,带着满身的茶香与泥土气息,带着对传统文化、劳动价值与乡村振兴的深刻体悟,完成了这场触及心灵的实践洗礼,为坚定文化自信、矢志强农兴农注入了更深厚的力量。